|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烏克蘭危機: 烏克蘭侵入俄羅斯 連普京都懵了!第二天才知道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一位名為 Denis 的用戶報告稱,距離邊境約 26 公裡(16 英裡)的科列涅沃發生了 9 起爆炸事件。


路透社說多次嘗試通過社交媒體聯系居民,但都被忽略或屏蔽。

上午 8:15,當地人 Sudzha 報告稱“邊境本身正在發生激烈戰斗”。但一個廣為閱讀的俄羅斯戰爭博客卻對此不以為然。擁有超過 100 萬粉絲的 Telegram 頻道“Two Majors”稱,一小群“敵人”僅成功進入俄羅斯境內 300 米,並“被消滅”。該頻道暗示,烏克蘭“TikTok 部隊”正在策劃這次行動,作為媒體演習。


烏克蘭政府幾乎沒有透露此次入侵的計劃。

周五,烏克蘭傘兵部隊表示,其戰士在行動的最初幾個小時內利用航空和炮兵力量進行了排雷、突破邊境和摧毀防線等行動。

空降突擊部隊在網上發文稱:“精心准備、精心策劃、出其不意、戰斗精神和信息沉默在行動初期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一名 36 歲的烏克蘭士兵德米特羅表示,他最初以為烏克蘭軍隊的集結是為了阻止俄羅斯的跨境襲擊。

上午 10 點剛過,州長斯米爾諾夫首次證實烏克蘭曾試圖入侵,但表示俄羅斯士兵和聯邦安全局邊防警衛“阻止”了邊境被突破。

這是眾多聲明中的第一個,但這些聲明很快就被事實所推翻。

中午前,俄羅斯國防部發布了格拉西莫夫視察俄羅斯烏克蘭前沿陣地的視頻。但對庫爾斯克事件保持沉默。克裡姆林宮也一樣,發言人德米特裡·佩斯科夫正在度暑假,記者們沒有像往常一樣進行每日簡報。截至 8 月 16 日,即 10 天後,他還沒有回來上班。

名為“Nestik”的用戶在 Telegram 上發帖稱:“請告訴我,烏克蘭坦克真的已經突破了蘇賈和達裡諾嗎?”

斯米爾諾夫發帖稱,正在向夜間遭導彈和無人機襲擊地區的居民提供幫助。他在下午 12:46 寫道:“局勢已得到控制。”


大約一小時後,俄羅斯新聞機構首次發表了中央政府關於這一情況的報道。報道來自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稱俄羅斯“擊退了一次武裝挑釁”。

然而,此時,大批居民已經開始撤離。有人回答道,“當然。每個人都想活下去。”

在混亂中,一些人被遺棄了。搜索網絡 Liza Alert 表示,它已經發布了 100 多條“失蹤”通知,尋找自 8 月 6 日以來失蹤的人,其中包括許多 70 多歲和 80 多歲的退休老人。

斯米爾諾夫的前任州長羅曼·斯塔羅沃伊特(Roman Starovoit)曾多次向公眾表示,俄羅斯已加強了庫爾斯克地區的邊境防御。


2022 年 12 月,他在雪地裡擺出金字塔形“龍牙”反坦克防御工事的姿勢。次月,他寫道:“目前,烏克蘭武裝入侵庫爾斯克地區的風險並不高。然而,我們正在不斷努力加強該地區的防御能力。”

然而,去年秋天,由特種部隊創建的烏克蘭國家抵抗中心在一篇網絡帖子中表示,偵察顯示,庫爾斯克邊境“幾乎所有據點都空無一人,裝備也荒廢了”,並表示腐敗是其中一個因素。

烏克蘭傘兵發布的視頻顯示,一隊隊裝甲車穿過一排排龍牙形防御工事湧入,這是庫爾斯克防御工事的一部分,據俄羅斯媒體報道,該防御工事耗資 150 億盧布(1.68 億美元)。

芬蘭黑鳥集團分析師帕西·帕羅伊寧表示,視頻中似乎可以看到掃雷線炸藥在雷區開辟道路,裝甲車上的推土機鏟在“龍牙”中開辟道路,以及架橋車輛穿越溝渠和小河。

研究俄烏戰爭公開錄像的帕羅伊寧表示:“很明顯,烏克蘭准備並使用了大量不同類型的工程兵裝備。”

負責繪制俄羅斯防御地圖的美國分析師布雷迪·阿弗裡克表示,與俄羅斯在占領的烏克蘭南部的陣地相比,庫爾斯克地區的反車輛壕溝、障礙物和戰斗陣地都較少。而去年夏天,烏克蘭軍隊在南部的反攻陷入停滯。

路透社說,保衛俄羅斯邊境的責任由正規部隊、聯邦安全局邊防部隊和國民警衛隊共同承擔。斯米爾諾夫州長在第一天下午表示,他已經會見了“安全機構代表”,他顯然指的是這些不同的機構。他已經改變了最初的說法,即他們已經阻止了邊境被突破。斯米爾諾夫說:“邊境地區的局勢仍然很艱難,但我們的守軍正在成功地消滅敵人。”

下午5點05分,俄羅斯國防部首次提及此次入侵,並表示俄羅斯已向該地區調動了預備役。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8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