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海岸線清零!這個人口大國,一夜淪為內陸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埃塞俄比亞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內陸國家,人口已經超過1.15億。但在1993年之前,這個國家還有1200多公裡的海岸線。

隨著厄立特裡亞的獨立,埃塞俄比亞的海岸線“一夜清零”,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內陸國。




▲厄立特裡亞的獨立“帶走”埃塞俄比亞的所有海岸線

目前,厄立特裡亞的人口僅是埃塞俄比亞的5.8%(670萬),其中,提格雷尼亞人超過半數。但值得注意的是,在90年代厄立特裡亞獨立前,埃塞俄比亞的提格雷尼亞人曾經屬於統治民族(盡管人口只占全國的約10%)。

提格雷尼亞人在80-90年代不僅領導了推翻獨裁統治的革命勝利,還組建了以提格雷尼亞人為主的埃塞俄比亞新政府。



▲提格雷尼亞人,主要分布在提格雷州和厄立特裡亞

然而,在提格雷尼亞人獲得埃塞俄比亞革命勝利後的兩年,以提格雷尼亞人為主體的厄立特裡亞就獨立出去了,這是為什麼呢?

一、本是同根生

東北非洲,同時受到亞非歐三大洲文明的影響。當地以高原山地為主,沿海有一些細小平原,有利於當地人抵抗外來侵略的同時,也加劇了種群和民族的碎片化。





東北非洲非洲之角

目前,埃塞俄比亞境內最大的兩個民族是奧羅莫人(40%)和阿姆哈拉人(30%),然後是提格雷尼亞人(8%)和索馬裡人(6%)。



▲埃塞俄比亞的四大民族和兩大宗教分布

這四大民族主要分為兩大類,奧羅莫人和索馬裡人屬於庫希特語族,阿姆哈拉人和提格雷尼亞人屬於閃米特語族。



▲高原山地是對埃塞俄比亞的保護,也導致諸侯林立

閃米特人是在公元前6世紀開始從阿拉伯半島遷移過來,4世紀以後又將早期基督教的科普特教派傳入東北非洲,奠定了當地的宗教基礎,如今仍是埃塞俄比亞的主要宗教(62.8%),伊斯蘭教占全國的33.9%。

閃米特語族的兩個民族居住在高原的北部和中部,高原南部則以庫希特語族的奧羅莫人為主,並且受到阿姆哈拉人的影響,奧羅莫人逐漸接受了基督教的科普特教派。



▲很多埃塞俄比亞人帶有阿拉伯人特征

破碎的地形使埃塞俄比亞歷史上就諸侯林立,即使有多個王朝統一過全境,各地方仍然保留有強大的割據勢力。

最早的統一王朝是阿姆哈拉人在大約公元100至940年之間建立的阿克蘇姆帝國。

帝國首都位於阿克蘇姆城,位於今天的埃塞俄比亞的提格雷州境內。來自三大洲的貨物在此處交易,使帝國成為當時最強大和繁榮的國家之一,疆域一度延伸到紅海兩岸和阿拉伯半島。





▲阿克蘇姆帝國占據紅海南端的兩側,因貿易而繁榮

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及伊斯蘭教崛起後,不但吞並了阿克蘇姆帝國的亞洲部分領土,也奪走了其貿易樞紐的地位,阿克蘇姆帝國退出海上競爭,重心轉向內陸地區。

不僅如此,伊斯蘭教在非洲的成功擴張,還使東北非洲成為基督教的一塊飛地。這種局面也造就了此地的科普特教派保留下更多的基督教原始教義。



▲現存埃塞俄比亞境內的法西爾蓋比城堡,有明顯的歐洲基督教風格

經過幾百年的分裂和戰亂,阿姆哈拉人在1270年再次建立統一的埃塞俄比亞帝國,國都安姆伯格爾。

然而,這個帝國並沒有實現中央集權,內部存在多個勢力強大的諸侯。

提格雷尼亞人的梅德利巴赫裡(Medri Bahri)公國建立於1137年,占據高原北部並延伸到沿海地區,與埃塞俄比亞帝國之間時和時戰,是最大的諸侯之一。東北非洲按民族劃分的諸侯勢力,使帝國內部缺乏足夠強大的凝聚力,成為日後割據或分離的依據。



▲梅德利巴赫裡的位置

二、殖民者的陰謀

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在14世紀興起後,首先搶占了埃塞俄比亞的一些沿海島嶼,由埃及行省管轄。隨著歐洲大航海運動,葡萄牙人來到紅海,與埃塞俄比亞建立更廣泛關系,葡萄牙在沿海設立一些貿易據點,並把天主教傳入此地。

由於同樣信仰基督教,歐洲人在很長時間裡沒有對埃塞俄比亞下手,還與其保持著比較正常的外交關系。



▲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大大提升了紅海沿岸地區的戰略地位

1840年,英國把埃及變成半殖民地後,原屬奧斯曼帝國的埃塞俄比亞沿海島嶼隨之被英國統治,這是埃塞俄比亞被西方殖民統治的開始。



1859年,蘇伊士運河動工,東北非洲的戰略地位陡然上升。

1862年,法國占領埃塞俄比亞與索馬裡交界處的吉布提港口。英國在1866年入侵埃塞俄比亞,卻被高原折騰得筋疲力盡,更因為當地人的激烈反抗而沒有征服這片土地。但埃塞俄比亞內部的割據勢力給殖民者留下可乘之機。



意大利的殖民帝國建立最晚,同時也是最短暫的

意大利歐洲殖民者中的晚輩,意大利王國建立於1861年,1870年才統一意大利半島。可意大利人不甘心在殖民非洲方面的落後,向唯一沒有“保護者”的埃塞俄比亞伸出了魔爪。

1869年,意大利人首先登陸埃塞俄比亞沿海,開辟阿薩布港作為殖民據點,然後向梅德利巴赫裡公國和紹阿公國控制的紅海沿岸推進。

在殖民者的進攻下,梅德利巴赫裡公國在1871年滅亡,沿海地區被殖民者吞並,剩余的內陸地區保留在埃塞俄比亞境內。



▲紹阿公國雖然失去了沿海地區,卻成功奪取了整個國家政權

紹阿公國不得不與強大的殖民者合作,在1889年割讓沿海地區,從而使意大利控制了埃塞俄比亞的整條海岸線,成立“厄立特裡亞”殖民地,拉丁語意思是“紅海”,這是“厄立特裡亞”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埃厄兩國分手的肇始。

雖然割了地,卻得到意大利人支持的紹阿國王,憑借歐式武器戰勝其他競爭者,成為埃塞俄比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並承認意大利對厄立特裡亞的占領。



▲正在視察鐵路的孟尼利克二世,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

孟尼利克二世把首都南遷至紹阿公國原來的都城亞的斯亞貝巴,以加強對整個國家的控制。在此基礎上,孟尼利克二世取消各諸侯國,改為以民族為單位的各個州,奧羅莫人、提格雷尼亞人、索馬裡人等等都集中了一個或若幹個州裡。



為了從非洲大陸搜刮財富,意大利花大力氣建設厄立特裡亞,港口、城市、公路一一拔地而起,在客觀上推動了厄立特裡亞的經濟繁榮,與內陸的埃塞俄比亞形成鮮明對比。

三、重新統一

厄爾特裡亞沒能滿足意大利人的野心,意大利人想把整個埃塞俄比亞變成殖民地,卻遭到了可恥的失敗。

在孟尼利克二世的帶領下,全體埃塞俄比亞人團結一心,在1896年打贏了阿杜瓦戰役殲滅3萬意大利殖民軍,取得非洲反殖民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勝利。

英法等老牌列強也不願意看到意大利完全控制紅海,不但暗中幫助埃塞俄比亞,還趁著意大利戰敗出面調停,迫使意大利承認埃塞俄比亞獨立。



▲19世紀末的埃塞俄比亞軍隊擁有相當多的歐洲火槍


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在意大利興起,再一次盯上埃塞俄比亞。在法西斯的坦克大炮乃至毒氣攻擊下,1936年埃塞俄比亞全面淪陷,皇帝塞拉西先後流亡耶路撒冷和英國

這樣一來,厄立特裡亞與埃塞俄比亞同屬意大利殖民地,出現短暫的聯合關系,增進了人員和經貿的往來,在反抗殖民者的共同斗爭中,兩地人民,尤其是提格雷尼亞人的民族認同感也得到增強。



意大利法西斯軍隊只有在非洲國家面前才能耍一下橫

在埃塞俄比亞,阿姆哈拉人占據主導地位,提格雷尼亞人處於少數,這個比例卻在厄立特裡亞反了過來。厄立特裡亞的提格雷尼亞人更了解歐洲文明,在殖民者的扶植下已經形成了獨立的管理體系。

1939年二戰爆發,埃塞俄比亞流亡政府加入反法西斯盟國,英埃聯軍在1941年5月迫使意大利殖民軍投降,皇帝塞拉西重建埃塞俄比亞帝國,將厄立特裡亞暫時交由英國托管,因為這是英國幫助其復國的前提條件。





▲經過英軍的培訓,埃塞俄比亞軍隊的戰斗力不弱

二戰勝利後迎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1950年聯合國通過決議,厄立特裡亞與埃塞俄比亞組成一個新的聯邦國家。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分離,埃塞俄比亞終於重新恢復了原來的版圖,擁有1200多公裡的海岸線。

四、並肩作戰

在這個聯邦制國家內,厄立特裡亞雖然人口只有130萬,僅占全國總人口2200萬的6%左右,卻享有很大的自治權,有自己的憲法、議會、政府及旗幟,但沒有退出聯邦的權力。

地處沿海的厄立特裡亞控制著所有出海口以及整個國家的對外貿易,殖民者遺留下的基礎設施和管理模式更使其現代化程度較高,經濟水平明顯優於內陸的埃塞俄比亞本土。



▲厄立特裡亞在獨立前一直有自己的旗幟

厄立特裡亞當政的是信仰基督教科普特教派的提格雷尼亞人,占總人口一半左右,阿姆哈拉人只占極少數。

而埃塞俄比亞本土的主要民族是奧莫羅人和阿姆哈拉人,皇帝塞拉西及政府高官也以阿姆哈拉人為主,提格雷尼亞人的數量不足十分之一。

由於這些經濟和民族因素,皇帝塞拉西一直想取消厄立特裡亞的特殊地位,限制其政治和經濟權力,迫害堅持自治的厄方官員。但這種壓迫導致了厄立特裡亞開始謀求獨立。1958年,因受迫害而流亡的厄方官員成立了“厄立特裡亞解放運動”。



皇帝塞拉西不但要取消厄立特裡亞的自治地位,還想建立獨裁政權

1961年後更發展到武裝斗爭,以“厄立特裡亞人民解放陣地(厄人陣)”為核心的獨立組織公開以武力對抗聯邦政府。皇帝塞拉西以此為借口,在1962年下令廢除聯邦制,把厄立特裡亞變成一個普通的州,從而引發了更大規模的獨立斗爭。

埃塞俄比亞本土的提格雷州與厄立特裡亞相鄰,又是埃塞俄比亞提格雷尼亞人的主要聚居地,與厄境內的提格雷尼亞人是同族兄弟,因而給予厄人陣等反抗組織人力和物資方面的很多支援。塞拉西為了切斷這種援助,大大加重了對提格雷州的政治和經濟壓迫。






▲提人陣和厄人陣是埃塞俄比亞革命的主力軍,一起攻下了首都

不僅如此,皇帝塞拉西還一心追求獨裁,終於導致整個國家的反抗,1974年軍隊首先發難,囚禁塞拉西推翻了帝制。但國家很快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武裝割據,軍事政變頻發,導致門格斯軍政府上台。

面對日趨動蕩的國內局勢,在厄人陣的幫助下,埃塞俄比亞的提格雷尼亞人成立了以“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提人陣)”為首的武裝組織,加入到反獨裁、反軍政府的革命中。



▲埃塞俄比亞革命的戰事十分激烈,提格雷尼亞人付出不小的代價

由於從帝制時代便遭受到最沉重的剝削和壓制,又有“厄人陣”的外部援助,“提人陣”爆發出非常強大的戰斗力,很快成為革命軍的主力,並取得領導地位。

1988年,“提人陣”與“厄人陣”聯合發動大規模攻勢,首先解放厄立特裡亞,然後在1991年5月占領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推翻了門格斯政權。提人陣獲得臨時政府的領導地位後,提格雷尼亞人成為了埃塞俄比亞新的統治民族。

五、反目成仇

但是,厄人陣沒有參加臨時政府,也不想與提格雷州合並,只想獨立建國,這是當年他們援助提人陣的前提條件,現在是履行諾言的時候了。

而且,提人陣在革命時期提出的口號是民族分離權,國內各民族都有權脫離聯邦,因此厄人陣的要求得到了滿足。



▲脫離的厄立特裡亞

經過全民公投後,厄立特裡亞在1993年5月24日宣布獨立,很快得到埃塞俄比亞臨時政府的認可以及國際社會的承認,這是非洲大陸上第53個國家。



▲5月24日是厄立特裡亞的獨立日,當地人民每年都要慶祝



1995年8月,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成立,提人陣的梅萊斯出任總理,聯邦政府的大部分高級職位也由提人陣成員擔任。

相對應的,提格雷州的人口和面積僅占全國的5%左右,可以看作是對提人陣所作貢獻和付出犧牲的一種獎勵。

埃厄兩國執政的是兄弟民族和政黨,起先保持著較為密切的政治和經貿關系,厄立特裡亞的港口仍像往常一樣為埃塞俄比亞服務。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國在利益分配等問題上出現分歧,提人陣希望得到減免港口使用費和貨物過境稅等優惠,卻遭到了拒絕。



▲梅萊斯是提人陣的靈魂人物,長期擔任埃塞俄比亞總理

這種矛盾日積月累,再加上原本就存在的邊境爭議領土,最後在1998年被引爆,埃厄兩國打了一場邊境戰爭。

兩邊的提格雷尼亞人反目成仇相互廝殺,直到2000年5月才在聯合國的調停下恢復和平,卻已造成兩國至少7萬多人喪生,上百萬人流離失所。

埃厄兩國再也無法回到過去的親密關系,埃塞俄比亞很難利用厄立特裡亞的出海口,不得不轉吉布提港口,近年來占埃塞俄比亞進出口貨運量的85%。



▲埃厄邊境的領土糾紛也是導致戰爭的重要因素

即使如此,埃塞俄比亞的外貿通道仍然不夠順暢,出口的物資原本就是初級農產品,加上多重運費後進一步削弱了競爭力。

總之,多山的地形、貧瘠的土地、閉塞的交通、過億的人口,使埃塞俄比亞成為非洲最不發達國家之一,2020年人均GDP只有900美元。

為期兩年的邊境戰爭給厄爾特裡亞帶來的傷害不僅是戰爭本身,失去埃塞俄比亞這個內陸作為依托後,厄爾特裡亞的港口很快沒落,其本國的進出口貿易量根本支撐不起港口的充分運作。





▲埃厄戰爭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結束,邊境地區常駐有維和部隊

出於對埃塞俄比亞的恐懼,厄爾特裡亞在戰後依然長時間保持戰時經濟體制,戰前的90年代,厄立特裡亞的經濟增長經常保持在7%左右,最高可達10%,戰後只剩1%。2020年人均GDP只有600美元,同樣是非洲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埃塞俄比亞依賴吉布提出海

從歷史角度看,厄立特裡亞脫離埃塞俄比亞,西方殖民者應承擔很大責任。經過漫長而又復雜的埃塞俄比亞內亂,厄立特裡亞的獨立具備了法理基礎。

不幸的是,兩國沒有處理好相互之間的關系,導致兵戎相見,使兩國錯過發展良機,大大加劇了貧困。



▲厄立特裡亞坐擁海岸線,經濟狀況卻不比埃塞俄比亞更好

2018年,隨著埃塞俄比亞奧羅莫人的阿比·艾哈邁德成為總理,結束了提人陣的執政地位。但將近30年的統治已經使埃塞俄比亞的其他民族對提人陣積怨頗深,幾乎完全清除了其在聯邦政府內的勢力。

2021年11月,有可能導致分離的提格雷州選舉,引發了埃塞俄比亞中央和提格雷州的武裝沖突,造成大規模的人道主義危機,直到今天仍然沒有結束。



▲提格雷州與埃塞俄比亞政府的關系緊張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