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北京: 北京縮水 深圳暫停 中國各地地鐵都在虧損中掙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29家公開數據的地鐵公司,扣除政府補貼後,都在虧損,只有福州1家盈利!


北京地鐵縮水、深圳地鐵按下暫停鍵,就連曾經最賺錢的武漢地鐵,也開始虧錢了。

什麼信號?


01

北京地鐵,縮水了。

4月,北京地鐵11號線二期線路發布了相關招標公告。令人震驚的是,與先前的環評公示信息相比,線路總長由23.8公裡縮短至17.4公裡,設站也從17座減少到14座。

深圳地鐵,則按下了暫停鍵。7月,相關人員表示深圳地鐵14號線延伸至惠州暫無法啟動建設。

近幾年,國家不斷收緊地鐵建設政策:

2018年,針對地鐵審批,國家將地方財政收入、GDP指標的要求提高到原有規定的3倍;

2021年6月,相關部門明確指出不再受理啟動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申請。對於已有在建項目的城市,將從嚴控制新一輪建設規劃審批;

同年10月,國家發改委指出,對於開通運營三年後客流不達標的城市,不能上報新一輪軌道交通建設規劃。

曾經人們覺得“地鐵一響,黃金萬兩”,為何極速降溫?

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數城市的地鐵,都在虧損:

統計顯示,2023年公布財務數據的29個地鐵公司中,只有福州地鐵在扣除政府補貼後的淨利潤為正,而數值也僅0.1億元,聊勝於無。



圖/界面新聞

更讓人心頭一涼的是,即使有政府補貼,佛山、蘭州、沈陽的淨利潤也沒能“撥負返正”。

再來看近幾年的數據,不難發現,地鐵盈利的城市越來越少,而虧損的城市數量卻爆發式增長:

——2020年公布數據的22個城市,深圳、武漢、南昌、濟南、沈陽、廈門、蘭州共7個城市在扣除政府補貼後利潤為正,其余15個城市均虧損,杭州在政府補貼後淨利潤仍為-11.62億元。

——2021年公開數據的24個城市,扣除政府補貼後,只有深圳、廣州、武漢、南昌、濟南5個城市利潤為正,其余19個城市均虧損,杭州、西安在政府補貼後淨利潤仍為負。

——2022年披露數據的32個城市,扣除政府補貼後,只有武漢、深圳、濟南、上海、常州5個城市利潤為正,其余27個城市均虧損,沈陽、蘭州在政府補貼後淨利潤仍為負。

形勢,不樂觀。

從2023年各城市地鐵資產負債情況來看,超2/3的公司負債率在60%以上,濟南、長春地鐵資產負債率超70%,而蘭州軌道交通的負債率更是達到驚人的82.4%。





圖/界面新聞

巨額投資的城市地鐵,每天承載成千上萬的客流通勤,如此繁忙,為什麼就是不賺錢?

02


一句話概括就是:花得多,賺得少。

在花錢方面,地鐵的建造和運營工程可謂是“吞金巨獸”。

據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地鐵每公裡的平均造價約為7億元,而一線城市地鐵造價超10億元/公裡則更為普遍。

比如,大連地鐵5號線東延伸段每公裡造價約7.7億元,北京地鐵16號線每公裡約12億元,上海地鐵23號線一期規劃每公裡建造成本約12.05億元。

建好地鐵還只是第一步,往後還有天價運營費用。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統計,2019年全國軌道交通企業運營成本(不含大修更新)的中位數為每公裡1126.15萬元,進入大修更新期的北上廣深等軌道交通企業,運營成本超過1500萬元/公裡。

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為例,2022年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成本為115.55億元,其中人工成本花費60.67億元,占比超過一半。直接修理費成本達19.62億元,直接電力、安檢費用均超過13億元,安檢支出占主營業務成本的10%以上。

作為主要的營收來源之一的地鐵票價,相較於巨額的建造與運營成本,可以說是杯水車薪。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軌道交通平均每人次公裡運營收入和成本分別為0.92元和1.74元。

也就是說,每人每次坐一公裡地鐵,地鐵公司就要虧8毛錢。




光靠賣票,實在難以覆蓋成本。

03

事實上,地鐵原本賺錢的模式,主要是靠房地產

前幾年,深圳、武漢能在眾多城市虧損的情況下,脫穎而出獲得盈利,就是用的這一招。

2021年深圳營收的163.97億中,有95.71億元是站城一體化開發獲得的,地鐵運營收入僅39.18億元。



圖/界面新聞

隨著房地產時代的落幕,連深圳、武漢地鐵自然也頂不住了,只能無奈走向虧損。

盡管如此,地鐵對城市發展依舊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或缺。

對於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來說,地鐵不只是城市經濟實力的體現,還是城市交通運輸的大動脈,最重要的基礎設施。

比如,2023年廣州地鐵線網運送乘客多達31.4億人次,相當於每個廣州人平均乘坐了168次。如果沒有地鐵強大的運載能力,一線城市可能會直接陷入癱瘓。



此外,地鐵站點為周邊商鋪帶來的客流,給周邊樓盤提供的開發機會,都為城市帶來了貨真價實的好處。

有專家表示:

雖然當前虧損,但從長遠看,地鐵建設產生的資產卻是優良和稀缺資產,不僅不應該貶值,更是增值的優良資產。所以,不能單純以狹義的效益和是否盈利來考量。

這顯然是有道理的。

不過,要扛著巨大虧損支撐城市發展,地鐵負重前行的日子,恐怕還是路漫漫。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5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