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誓言報復"卻遲遲未落地,伊朗的顧慮是什麼?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其次,域外大國正以不同方式來試圖抑制沖突升級。美國正不斷加強中東地區的軍事存在,包括調集航空母艦與核潛艇。但美國的目的是威懾伊朗,並不想被卷入沖突中。俄羅斯方面,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紹伊古對伊朗進行訪問。考慮到目前庫爾斯克地區的戰事,俄羅斯的關注重心顯然不在中東,也難以向伊朗提供更多支持。


中國方面,外交部長王毅已經同埃及、約旦、伊朗外長通過電話,一方面是從道義輿論方面支持伊朗;另一方面,王外長也在通話中提到了維護地區穩定、促進加沙停火等問題的重要性。埃及、約旦等地區國家也表示不希望看到沖突升級。從美國的威懾,到中俄的斡旋、溝通,主要大國都不希望此時擴大沖突。

至於最後一個方面,我認為伊朗領導的“抵抗軸心”這支力量,目前很難支持同以色列的全面沖突。對立雙方的陣營劃分很明顯,美國不斷支持以色列,最近又通過了200億美元的軍售。而“抵抗軸心”方面,哈馬斯遭受重創,軍事力量和領導層損失嚴重,但仍在抵抗以色列;胡塞武裝與伊拉克、敘利亞的什葉派宗教政治組織開展了襲擾,但自身力量有限。目前來看,只有真主黨的力量相對比較強,但相對於美以的軍事力量也處於劣勢。


此外,哈馬斯、真主黨、胡塞武裝等力量都屬於分散的非國家行為體,或者說宗教政治力量。從實力對比的角度來說,他們其實很難在軍事上直接抗衡以色列美國的聯盟。因此,我認為伊朗領導下的這些力量,不具備與美以開展可持續的大規模沖突的物質基礎。

以上這些因素,會對伊朗開展報復的方式構成一定制約。當然,最後的報復形式可能會類似今年4月的情況,由伊朗以色列本土發射導彈,同時由真主黨、胡塞武裝以及伊拉克、敘利亞的什葉派宗教政治組織對以色列進行打擊,或對美國進行襲擾。但我認為爆發大規模沖突的可能性不大。

觀察者網:現在伊朗方面把對以色列的還擊同加沙停火談判聯系起來,您認為談判雙方達成一致的可能性大嗎?

劉中民:目前,新一輪巴以沖突及其外溢沖突正處在一段比較微妙的僵持時期。就當前形勢來說,由於哈尼亞遇襲身亡,雙方都在展現示強、不肯退讓的姿態。

以色列近期在加沙發起的軍事行動更加殘酷,造成傷亡更加慘重,其軍事行動的烈度並沒有降低,而是繼續保持對哈馬斯的高壓姿態。

哈馬斯方面,過去堅持強硬路線的軍事領導人辛瓦爾繼承了哈尼亞的職務。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的妥協空間比較小,我認為目前並不是一個達成停火協議的好時機。哈尼亞遇刺事件的余波依然對哈馬斯、以色列構成考驗。


就協議內容來說,雙方的具體認知也存在分歧。哈馬斯主張,美國、埃及、卡塔爾之前已經提出了一份方案,得到哈馬斯的支持,甚至以色列也一度支持,但是後來反悔。哈馬斯強調要在那份既定方案上簽字。以色列則表示,可以參考,但要重新談判內容。這是雙方的一大分歧。

此外,圍繞停火談判的問題,伊朗同哈馬斯之間應該也存在互動。可如果在談判中讓步過多,恐怕伊朗面子上也掛不住。現在的問題是,雖然停火談判的直接當事方是以色列與哈馬斯,但伊朗以色列也處在一種僵持與對抗的狀態中,這反過來會影響談判的走向。

既然伊朗表達了通過達成停火協議,取消對以色列報復的意向,那麼這個協議的內容一定要讓伊朗方面滿意。


然而,就算以色列同哈馬斯能夠達成這樣一份協議,恐怕協議本身也是相當脆弱的,對於根本性地解決以色列同哈馬斯、伊朗之間的矛盾意義有限。畢竟,此前聯合國安理會都出台了要求停火的正式決議,依然沒有得到執行。

觀察者網:您提到了伊朗報復以色列的上限,即要避免大規模升級沖突。那麼這種報復的程度是否存在下限?相比今年4月份以色列空襲伊朗駐敘利亞領事館引發的一輪對抗,這次哈尼亞在德黑蘭遇刺的意義更為重大。伊朗的報復程度是否必然會有相應的提升?

劉中民:目前的一個關鍵觀察點在於,停火談判能否達成協議,以及協議內容能否讓伊朗滿意。如果無法達成停火協議,伊朗將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若還擊的方式與烈度低於4月份的那次行動,或者沒有什麼新內容,那麼這輪報復在輿論、外交層面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而如果伊朗在4月份襲擊以色列行動的基礎上升級報復烈度,采取更多樣的手段,對以色列造成的損害就會更大。

邏輯上來說,伊朗應該選擇後一種方式,畢竟哈尼亞遇刺的事件某種程度上對伊朗產生了更嚴重的影響。但是,雙方之間畢竟隔著好幾個國家,伊朗從本土襲擊以色列的方式不多。相比4月份的行動,無外乎可能發射更多導彈。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4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6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