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雙減"大回調:從教培松綁中國經濟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北京重拳打擊教培行業三年之後,中國當局再提促進教培發展,讓持續低迷的行業在錯愕之後倍感意外。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政府對教培行業高壓政策的“反悔”,背後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https://t.co/vQO6mKUljW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August 19, 2024 “教培行業又活了?”這是中國很多教培從業者在8月3日發出的疑問。


當天,中國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20項重點任務,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內容包括“推動社會培訓機構面向公眾需求提高服務質量”,以及“指導學校引進第三方機構提供的非學科類優質公益課後服務”。

受到關注的原因不難理解,幾乎整整三年之前,中國政府發布《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目標是“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該政策被稱為“雙減”,措辭嚴厲程度超過市場預期,有投資人立即認為“這個賽道基本上廢了”。

三年之後,再提促進教培發展,讓低迷兩年的行業在錯愕之後大喜——新東方、凱文教育、行動教育、昂立教育、中公教育教育股票連續漲停。

這一變化,是否意味著中國政府對教培行業的高壓政策“反悔”,背後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

BBC中文采訪從業者、學生家長,以及經濟學家,回顧教培行業巨變,並以此管窺中國經濟的“新常態”。

“巨痛”後剛剛適應

“我們公司總部在上海,做K12(涵蓋小學中學12年)英語培訓,分校遍布全國。”李思(化名)在一個三線城市運營分校,她介紹,2021年雙減之前,自己在當地開設兩個校區,一大一小,雙減之後開始痛苦轉型,關閉較大的校區,保留較小的校區

“然後就是調整內容,不再搞政策不允許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內容,而是聚焦學齡前的英語啟蒙,然後增加了課後托管的業務。”李思表示,但即便如此,還是不得不裁員60%以上,雇員從七八十人減少到二十多人。

根據中國媒體估算,中國校外培訓機構從業者超過1000萬人。而行業裁員比例在雙減後估計達到50%以上。


轉型後,李思的培訓學校一直收入一般,因為英語啟蒙、課後托管等業務,需求遠不如學科培訓那麼高,所以李思的學校面臨營銷費用的上漲,“以前獲客很容易,現在生意大不如前”,一直維持較小校區的運轉,無法重回雙減前的規模。

“以前,大概班裡一半的孩子都會上補習班,家長們都是一傳十,還有介紹抵扣學費的優惠。”家在河南省鄭州市的魏淑娟有一個13歲的兒子和一個8歲的女兒,兒子曾經報過不少課外教輔班,女兒上學時已經在雙減政策實施之後,沒怎麼報過班。

“那時不可能不報。”魏淑娟舉例,如果孩子在班裡排第十名,而他前面五名和後面五名學生都在課外補習,對家長和孩子的壓力都很大,除非是那種全憑自己就能保持前幾名的孩子,否則不論學習好壞,都面臨這種壓力。


魏淑娟認為他在報班上還算克制,以前每年控制在1萬元左右,主要是辦了張英語教育機構的年卡(7000元),期末考試前會請家教(3000到5000元)。

魏淑娟很慶幸雙減後節省了這筆費用,尤其現在大環境不好,自己的收入也受到影響,如果再加上女兒的教培費用“肯定受不了”。“但(換在當時)也得受,中國家長就這樣,別的地方能省,教育上不能。”

李思也認為,她的處境在行業內還算比較好,經濟大環境不佳,能夠生存已經不錯了。她透露比較頭疼的問題是雙減後第一年,當地教育部門經常檢查,也遇到過上門查封以“敲竹杠”的政府官員,“好像我們成了有麻將桌的茶樓,或者洗腳城一樣的灰色產業,這點最難受。”

直到最近一年才穩定下來,“剛剛適應,希望今年多少賺點錢”。

“謹慎樂觀”

作為家長,魏淑娟表示,支持雙減,不想回到以前了,家長互相內耗,而且經濟壓力也太大。

“保持謹慎樂觀。”李思說,新政出台後,總公司也跟各地分校的校長開過溝通會,主要就是傳達“理性看待,不要盲目擴張”的判斷,因為這次促進政策並不意味著雙減帶來的限制一筆勾銷。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