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鼓吹狼性的社会不值得留恋,因为骨子里都坏了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我读小学时,正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那个物质仍然相对匮乏的年代,有个俄罗斯方块的掌机都能炫耀好一阵子。所以,大家显摆的东西都特别有趣,甚至无厘头,其中一项居然是父母的抢座能力。


只有生活在八十年代的大城市,才会明白“抢座”的意思。其实就是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一来,大家都不排队,拼了命往上挤,窄窄的车门口塞满了人,许多人甚至被挤到双脚凌空,至于上了车会不会有座位,天知道。

当然,这种局面一般只会在始发站出现,因为以当时大城市的人口、公共交通需求和公交车明显不足的班次,通常第一站就会塞满了人。


我至今还记得,几个同学凑在一起炫耀自己父母抢座能力的场面。有个同学吹得最神,说他爸爸一伸手就能推开七八个,哪怕一开始在后面,只要看到车往这边开,就“两膀一晃千斤之力”(这是评书里的常用语),分水一般劈开人潮。车子一到,人也到了车门口,保证能够孩子占上座位。

这个说法当然是吹牛,因为不管你膀大腰圆到什么程度,在那一刻都是无力的,只能跟着人潮往上挤。个人力量当然有助于卡位,但顶多只能让你前移几个位次。

面对这种几百人往一辆公交车上挤的震撼场面,“为什么不排队”这种问题显得很白痴。虽然每一个文明人都知道,排队才是效率最高的做法,抢座只会让大家都挤在车门口,甚至谁也上不了车。但在当年,你不抢可能就永远上不了车。特别是那种一两个小时才一班的车,你错过了就回不了家。

很显然,当时的公交车站并不欢迎文明人。更可悲的是,我们这代人在宝贵美好的年少时光里,非但没有得到多少美的熏陶、文明的熏陶,反倒拿“抢座”这类事情来炫耀。而且,“抢座”不是孤例,无论身处城市还是农村,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总有一些事情就像“抢座”一样,让人无法按照文明人的规则行事。


所以,中国家长教育孩子,“长眼神”和“有狼性”的出现频率都非常高。“长眼神”就是钻空子,有一次我在某景区门口排队,一对家长显然打算偷偷让孩子加塞,然后借找孩子之类的理由名正言顺塞进来。他们在一旁不停向孩子做手势,希望他能够若无其事般塞进队伍中,可是那个七八岁的孩子显然没有这样的“经验”,他显得很笨拙,也很不情愿,始终在队伍一旁犹疑,不但没能插队,还“暴露”了父母。

最后这对父母火了,母亲把孩子揪过来,说“你太笨了,一点都不灵活,一点心眼没有”,父亲则在一旁说:“就是没社会经验,你这样以后走上社会,肯定会完蛋!”


这种教育子女的话,在许多家庭都会出现,但它出现的场合与语境,即使不像这对父母这么丢人,可能也好不到哪里去。孩子善良温文、缺少“狼性”,在学校或者单位没有钻空子,或者太“老实”,都有可能遭遇父母和老人的类似评价,认为他们“走上社会肯定要吃亏”。至于“单纯”,大多数时候都等于傻。

很多人嘲笑单纯的人时,最喜欢说“他这是没被社会毒打过”,可是,这难道不是好事吗?一个人如果能以“傻白甜”的方式安安稳稳过完一辈子,说明他身处的社会能够包容他的单纯,能够给他提供足够安全的空间,这难道不值得羡慕吗?相反,如果一个人总是要靠钻空子的行为处理事情,社会也变相“鼓励”他这样做,那只能说明个体处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中,因为权利随时会遭遇其他钻空子的人侵犯,又怎么值得炫耀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见到许多类似的炫耀,小到排队加塞,大到走后门托熟人办事,各种所谓的“社会经验”都能成为自己“够灵活”“懂变通”“有办法”的证明,可是,它们又真的值得炫耀吗?无非是身在粪坑不知其臭,反而甘之如饴而已。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