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变性: "有性冲动怎办?打羽毛球!"变性暗示梗 外媒也热议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示意图。(图/取自免费图库Pexels)




BBC报道截图 香港教育局在中学三年级的公民、经济与社会科教材有关教育部分,教导学生要拒绝婚前性行为,并举例若学生有性冲动可以“一起到运动场打羽毛球”。相关内容不但引来香港立法会议员批评,连外媒也热议。

综合港媒近日报导,香港教育局日前上传中学三年级公民、经济与社会科(公经科)教材,其中有关教育部分引起社会热议。

该部分的教材列明学生需要学习拒绝婚前性行为,教导学生避免性冲动,如约会时“避免性感衣着”、约会地点可选在闹市和快餐店,避免在幽静场所。如果发现自己有性冲动,可以“避开”、“转移”。


其中,教材中有份由学生订立的恋爱与亲密界限承诺书,写出自己如有性冲动会如何控制等。

教材中又举例,如果双方可能会发生性行为,可以选择包括“立即离开现场”或“一起到运动场打羽毛球”等。


相关教材在香港引起广泛讨论,立法会议员江玉欢表示,教导学生如有冲动时可以打羽毛球是不切实际,反问怎样在时间紧迫下预订场地及借球拍。

近日不少外媒都报导上述教材,如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及独立报等。 其中纽约时报报导,香港青少年觉得有冲动可打羽毛球的说法很有趣,一些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该政策背后的官员“头脑不清”,还有人把它变成了性俚语,用“羽毛球友”代替“炮友”。

报导说,中国中国、香港和台湾的年轻人经常用俚语谈论性,如果约会对象问要不要“来我家看猫咪后空翻”,就是有另一种涵义。现在香港也流行了新的俚语,就是“我想和你一起打羽毛球”。

独立报也引述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有羽毛球的朋友”现在变成有关性的委婉说法。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25日回应表示,相关教材并不是保守,是希望保护青少年,主要是就读初中,12至14岁的学生,教导他们要正确为自己负责任,懂得爱护自己及尊重别人,学生将来成长要面对更复杂的社会及环境。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5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