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猴痘卷土重來:去年廣東百多例,今年世衛又發警報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時隔兩年不到,猴痘又來了,傳播更快,病死率也更高了。


8月28日,《自然》雜志發文稱:“Mpox(猴痘)正在迅速傳播。”在此之前,8月24日,《科學》雜志的文章曾表示:隨著三種病毒變體在不同人群中傳播,“情況日益復雜”。

再往前,8月14日,針對正在非洲蔓延的猴痘疫情,WHO再度宣布猴痘為PHEIC,即國際關注的公公衛生緊急事件,號召世界各國共同努力並提供資源,以改善監測、治療感染者並阻止疫情爆發。然後,仿佛為了讓這個聲明不顯得杞人憂天,兩名前往非洲旅行的人(一名來自瑞典,一名來自泰國)感染了猴痘病毒,並將其帶回了他們的國家,病毒來到了歐洲和亞洲。目前,中國海關已發布了《關於防止猴痘疫情傳入我國的公告》,中國本土尚無猴痘病例,但去年7月,廣東省的100多例猴痘病例仍讓人們記憶猶新。


本次猴痘的“緊急事件”距同類病毒的上次“緊急事件”只有15個月。2022年7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猴痘(現更名為Mpox)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事件(PHEIC),那是猴痘疫情第一次在全球范圍暴發,一度引起不小的恐慌。兩年過去了,公眾已逐漸忘記Mpox時,2024年8月14日,WHO再度宣布猴痘為PHEIC。Mpox為何再次引發全球關注?兩次PHEIC有什麼不同?普通大眾需要擔心嗎?

兩次PHEIC,兩個不同病毒株

時隔兩年,WHO第二次將猴痘列為國際關注的公衛事件,但引起WHO警覺的猴痘疫情與此前的全球暴發沒有直接關聯,相關病毒分屬兩個不同的分支。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引發的疾病。猴痘病毒最早在1958年飼養的猴子中被發現,與天花病毒是近親,由此得名。從1970年代起就在非洲偶有暴發,很可能是當地一些嚙齒類動物為病毒的天然宿主,存在動物到人的溢出風險。

從一開始,猴痘病毒就存在兩個在地理分布、疾病嚴重程度均有差異的分支,在中非與東非是分支I,而在西非則是分支II,後者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分支IIa與IIb。

過去猴痘病毒感染主要局限在非洲本土偶然暴發時,科學家就發現兩個分支有很大差別。 分支I的病死率高達10%,分支II則弱很多。2022年那次Mpox疫情由分支IIb引起,病死率只有0.2%,而且死亡集中在嚴重免疫抑制的人群內。

如今WHO宣布猴痘為PHEIC,涉及疫情是由分支I引起,與兩年前全球暴發的猴痘疫情完全不同。兩輪疫情沒有直接聯系,不是之前的猴痘疫情又死灰復燃了。

當下Mpox疫情與兩年前也差異顯著

不僅是兩次疫情的幕後病毒株不同,如果看疫情的具體情況,二者也有顯著差別。

兩年前的猴痘疫情以突然出現在過去沒有該病毒傳播的地區為特征。如前文所述,猴痘過去一直在非洲地區有小范圍傳播,可在2022年以前,非洲以外地區多以輸入病例為主,鮮有社區傳播出現。可在2022年5月6日英國發現第一例有非洲旅行史的感染病例後,接下來在5月16日找到的4例感染均沒有非洲旅行史。之後,很多過去並非猴痘傳播區域的國家地區出現大量社區感染,范圍波及全球。

那也是猴痘疫情第一次在全球范圍內暴發。2023年5月,WHO根據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宣布猴痘的PHEIC結束,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導致全球暴發的IIb分支完全消失,仍有少量感染陸續在各國出現。截至2024年7月末,全球116個國家累計感染99388例,死亡208例。

相較兩年前猴痘突然全球暴發的那種意外,當下的猴痘疫情更符合科學家們過去對它的擔憂:病毒在非洲小范圍內持續傳播後,慢慢擴散到更多地方,影響也逐漸增強。

前文提到分支I猴痘病毒在中非、東非地區偶有暴發,其中最受影響的國家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幾乎在非洲正中心,是非洲國土面積第二大的國家。1970年,最早的猴痘病毒人類感染病例就是在那裡被發現。此後,該地區一直被不時出現的分支I猴痘病毒困擾。每次暴發的感染人數也呈上升趨勢,2001-04年,當地一次猴痘疫情造成2700多人感染,到之後一次暴發,2020年,造成4600人感染。

從2023年9月起,剛果民主共和國遇到了發展速度遠超以往的猴痘暴發。截至2024年8月22日,剛果民主共和國內已有近18000例感染,500多人死亡,其中超過14000例感染是在今年出現。更值得關注的是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疫情在今年7月開始影響到周邊國家:與之接壤的烏幹達、盧旺達、布隆迪三國,以及東非的肯尼亞,均報告發現分支I感染。其中盧旺達與布隆迪還是過去從未出現Mpox感染的國家。在8月15日與22日,瑞典與泰國分別報道出現Mpox分支I感染病例,成了這一輪新猴痘疫情首次在非洲以外出現。不過那兩例都是具有非洲地區旅行史,並非本土感染。



比較這一輪猴痘與兩年前的分支IIb疫情,我們會發現如今病例仍然集中在非洲地區,尤其是剛果民主共和國,不同於22-23年的全球暴發。這大概能讓除剛果民主共和國以外的地區稍稍安心一些,不過我們也不得不警惕這一輪分支I導致的疫情,病死率在3-4%,遠超22-23年分支IIb的0.2%。

更為復雜的猴痘


由於22-23年的全球猴痘暴發與當下新一輪猴痘疫情病毒株不同,地理分布、病死率差異也很顯著,我們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不同時間點,每次只有一種猴痘病毒在產生疫情。但如今非常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猴痘疫情比過去偶然在非洲局部暴發時復雜很多。

盡管目前剛果民主共和國及其鄰近地區的猴痘疫情增速最需警惕,但其實我們同時在面對三個不同的猴痘暴發。

22-23年造成全球暴發的分支IIb並未消失,很多國家仍有陸續感染的病例,像美國自23年9月以來就記錄有超過1800例該分支的感染。

根據病毒株分析,剛果民主共和國暴發的猴痘現在被進一步細分為分支Ib。主要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東部以及東部鄰國。而在剛果民主共和國西部、北部,以及在這兩個方向上的鄰國剛果共和國、中非共和國,如今存在另一個分支I病毒:Ia的傳播,該分支在這一區域的傳播已持續了十多年。現有遺傳學證據顯示Ia與Ib在幾百年前就已分道揚鑣,Ib還是第一次出現大規模暴發,其主要影響區域,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過去也很少有猴痘記錄。

不僅是三個不同分支的猴痘病毒同時在傳播,它們還有不同的主要威脅人群、傳播路徑。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22-23年IIb分支全球暴發,不同於以往的猴痘,主要在男性同性性行為人群中以親密接觸為傳播途徑。目前IIb分支仍然延續這一主要感染人群、傳播方式特征。

可是我們不能因為22-23年猴痘的特征,就把猴痘歸於某個群體才會被威脅。Ib分支當下最主要的傳播是伴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的性工作者在異性性行為群體中擴散。剛果民主共和國西部、北部的Ia分支,主要是通過當地“叢林肉”販賣、食用來傳播、擴散。而這些分支I感染在當地又在家庭中往孩童傳播。15歲以下兒童也是目前當地猴痘感染、死亡病例中占比最高的,分別為67%與78%

遏制猴痘疫情,防范猴痘病毒的威脅,需要我們了解這種病毒的復雜性,避免隨意將其歸咎於某個群體。


兩年,病死率暴漲了十倍,然而,我們需要擔心嗎?

三個猴痘病毒株同時維持著持續的傳播,其中一個還構成了迅速發展的疫情暴發,顯然,我們需要對猴痘持有必要的警惕,而且這種警惕不應局限於看到有些地方感染病例突然增加帶來的震驚。

伴隨分支IIb猴痘病毒在多國維持低水平的傳播,Ib分支在非洲的迅速擴散,我們或許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猴痘不再是那個從野生動物偶爾跨界,隔幾年引起小規模暴發,然後消失的罕見病毒;它將是或者可能已經是在人群裡扎根的新型傳染病。而且從分支Ib與分支IIb主要感染人群看,猴痘極有可能以一種性傳播為主要擴散方式的疾病留存在人類社會。

任何時候多出一種新的傳染病包括新的性傳播疾病,都會至少對一部分人帶來健康威脅,也會給全社會帶來新的醫療負擔,這是我們需要正視的現實。

但另一面,猴痘並非一個需要我們恐慌的疾病。根據過去兩年的經驗,猴痘的致病性、傳染能力都不算突出,對大部分民眾不會構成實質威脅,也不會對社會的影響也有限。

首先,猴痘不是絕症。由於起源地是非洲,加之不少病例通過性接觸傳播,Mpox經常被拿來與HIV比較。如果考慮在非洲地區最初出現時,其它國際尤其是發達國家對這種新病毒的忽視,那麼Mpox與HIV確實有類似之處。可除此之外,二者幾乎沒有任何可比性。HIV感染人體無法自愈,至今除了極個別案例也無法治愈。而猴痘是可以自愈,絕大部分患者也都能康復。

分支IIb猴痘病毒的病死率只有0.2%,而且這還是很多感染者可能存在HIV感染等能導致嚴重免疫抑制的情況下。如今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地傳播的分支Ib,病死率似乎高很多,在3-4%之間。可這些地區恰好是全球醫療資源最有限的地方。在醫療條件更好的地方,Mpox的病死率很可能會更低。

其次,猴痘雖然在短短兩年內造成兩次PHEIC,但它的傳播力並不強,有很大的局限性。分支IIb仍然主要在男性同性性行為群體中傳播,病例數比起之前的高峰也大幅下降。而分支Ib若從23年9月算起,在非洲的暴發也接近一年,仍然未能在中非、東非以外造成顯著傳播。對比新冠,出現一年後早就在全球構成大流行。這些都反映了猴痘的危害程度受到自身特征限制。



最後,我們現在有證明有效的醫療工具應對Mpox,並非“手無寸鐵”。例如,通過過去兩年裡的研究積累,如今已經明確過去的天花疫苗對Mpox有效。

最近一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支持的研究顯示一種潛在的抗病毒藥物未能加速分支I感染者的康復。該結果無疑令人失望,可這項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進行的研究裡受試者病死率為1.7%,不到當地全國猴痘病死率的一半,意味著臨床試驗裡更好的醫療水平也可以大幅降低猴痘威脅。

如今全球應對猴痘最嚴峻的挑戰是疫情暴發地與防范手段可及性之間存在嚴重的不匹配。根據美國CDC,22-23年猴痘全球暴發至今,美國已經有超過120萬人接種了對應的疫苗(第三代天花疫苗Jynneos,對猴痘病毒也有效)。可非洲才剛剛確定將在8月末獲得第一批1萬劑Jynneo疫苗,這還是來自美國的捐贈,並非WHO的應對措施。

考慮到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疫情在去年就已開始,WHO顯然滯後了。但這也突顯當下宣布猴痘為需要全球關注的公衛緊急事件的意義:優化資源配置,讓正處於疫情震中的地區獲得更多關注與幫助。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不必為猴痘再度進入緊急狀態擔憂,而是應慶幸國際社會終於開始正視其威脅。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