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波士頓: 波士頓有座中國百年古宅 搬過來花了近9個億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式審美總能讓人眼前一亮。


泛著油光的大宅門上掛著兩顆喜慶的大紅燈籠。




古樸的廚房牆上貼著火紅的對聯,祈求著灶王爺的保佑。



還有那高聳的天井



和青瓦白牆。



這座極具中國特色的老宅名叫蔭余堂,誰能想到,這樣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國建築,竟然在坐落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塞勒姆。

美國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碧波地博物館)的重要展品。

它原先坐落於皖南休寧縣黃村,至於為什麼會來到美國,就是一個很久遠的故事了……





(蔭余堂介紹)

把這座老宅送到美國的人叫做黃振鑫,他是個“滬漂”。

黃振鑫1914年出生在這座蔭余堂裡,當時的蔭余堂還在皖南休寧縣黃村。12歲,黃振鑫離鄉打工,一開始他在漢口的一家當鋪裡工作,後來他們決定舉家搬到上海生活。

沒想到在旅途中,黃振鑫的父親離世了。

黃振鑫立刻返回家鄉為父親舉辦葬禮,而在葬禮之前,他的母親以最快的速度為他說了一門親事。不然等黃振鑫服喪的三年之內,他可就沒辦法娶妻生子。

很快,新娘子就帶著一整套新訂做的家具住進了蔭余堂,一家人在操持完婚禮和葬禮之後,黃振鑫終於帶著自己的妻子、母親一起搬到了上海生活。

至於這座老宅子,就扔在了黃村老家。



後來,黃振鑫在上海生兒育女。

到了1990年代中期,年逾八旬的黃振鑫告訴自己的兒子黃炳根,自己准備回老家蔭余堂生活。

黃炳根勸父親不要走。

他給了父親很多理由,比如老家沒有自來水,沒有室內廁所,沒有暖氣,沒有商店,甚至連醫院都沒有。

但黃振鑫只回了一個理由——落葉歸根。

黃炳根沒有辦法,所以決定陪父親一起回村看看這裡適不適合養老。



1996年,一家人回到了老家黃村。

當他們回鄉後才發現,這所曾經富麗堂皇的老宅子如今已經破敗不堪,不適合居住了。經過一番討論,一家人決定出售這棟已經成為負擔的老宅子。

黃振鑫一家決定在房子裡最後逛一逛,拍一些照片留念。

就在這時,房子裡走進來幾個外國人……

其中一位女士叫做白鈴安。

她是個中國通,曾經在哈佛大學和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學習,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

在2012年,她甚至被任命為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中國藝術館長,當然這是後話了。






白鈴安得知了這棟老房子的命運後覺得非常可惜,於是她提出了個建議,由她牽頭出資3萬美元買下這棟老房子,然後將其原封不動地搬到美國的博物館裡展出。

既能賺一筆錢,又能將祖宅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這絕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於是在黃炳根的勸說下,雙方很快就達成了交易。

交易完成之後,蔭余堂黃家的子孫們從全國各地返回祖宅,祭拜了祖先。



1998年初,蔭余堂被仔細地拆分,第一批拆出來的石料、磚塊、瓷磚和木材被小心地裝到了18個集裝箱裡,由中國運往紐約。隨後又這樣運送了三批,總共40個集裝箱到美國

為了能更好地還原這棟房子,美國博物館特地聘請了不少中國工匠,由他們帶著美國工人一起重新組裝、修繕整棟房子。

老房子裡一些損毀嚴重的地方就請中國的工匠添配補齊,

隨後就按照原來的方位,將老房子裡的家具、擺件和物品一點點地布置回去。

在搬家過程中,工人們慎重地保存好了家裡翻出來的每一件物品,發卡、紙片、舊照片……還有一些黃家親戚們從老宅裡帶走的舊物,比如日記、賬本、詩集什麼的。



實在無法復制的,就從黃村當地人家的宅子裡買。


比如如今大家在蔭余堂裡看到的廚房,其實就是黃村另一戶人家自己的廚房。

總之整座建築盡可能地保留了它在國內時最後的模樣。

每一面牆上的貼紙、壁畫、相框和標語都沒有改變,甚至連床上的被角都像之前那樣微微掀起,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根據紀錄片所示,整棟蔭余堂一共有兩層樓,16個房間。

但整座搬遷工程卻足足花了7年時間,耗資1.25億美元(近9個億人民幣),足以見得美國對蔭余堂的重視程度。





現如今,負責展覽蔭余堂的碧波地博物館為它做了非常詳細的網頁。整個展覽分為“宅、祖、鄉”,從徽州民居的組織結構到當地人的生活方式都有介紹。

博物館很重視蔭余堂的保存,參觀時每20人為一組,一組回來後,另一組才能進入。



國外不少去過蔭余堂的網友也表示,這裡的確值得一看:

“去過那裡很多次了,真的太神奇了,我都不敢相信它曾經差點被拆除,很高興它被轉移到博物館,這樣人們就能看到它了。”



(圖片來自Dailymail)

“靠!我要把它列入遺願清單,這比去中國便宜多了。”

“非常值得參觀的博物館,而且展覽非常酷!”

“我去年10月去過那,在房子裡參觀得非常愉快,我強烈推薦!”

蔭余堂剛剛開放時,黃炳根帶著自己的家人來到美國,來到了蔭余堂。

黃炳根走進大門,沒有四處環顧,而是徑直穿過大門、庭院,走進掛著祖先畫像的接待廳,雙膝跪地,頭重重地磕在地上,向列祖列宗問安。

隨後他們一家在這裡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祭祖儀式,燃放煙花、焚香、燒紙錢,慶祝這座祖宅順利地保存了下來。



(黃炳根)

他走進記憶中父母的臥室,房間裡還擺著他們婚禮時的家具。黃炳根把紅絲帶掛在床上,朝著床頭鞠躬下拜。

這一刻,這裡不是在博物館展出的房間,只是承載著黃家人記憶的祖宅。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7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