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想看村裡拆遷補償信息,區政府說交12萬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但按照相關規定,這些信息必須主動公開,部分基層政府會選擇張貼在公示欄,拍照留痕,隨即撕毀。如果有百姓申請或反映,經上級單位督促,他們才會再次公開。


楊偉東說,這種把主動公開變成依申請公開的“策略選擇”,是行政機關趨利避害的心理使然。通過“少公開、不公開”來避免潛在的沖突和糾紛,以及輿論壓力和問責風險。

壓力不足源於監督落實的乏力。雖然新《條例》設置了考核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但在彭錞看來,“光靠考評、設置處分恐怕不夠,還需要‘真刀真槍’”。他反問:拒絕公開是否會導致相關機關甚至個人被追責?


如何進一步完善?

多位專家認為,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是一項系統工程。張力建議,應在行政機關內部設立專門機構,通過操作規程、典型案例或業務指導,進一步明確和解釋爭議焦點。

以實踐中應用頻繁的內部事務信息和過程性信息為例,楊偉東指出,幾乎所有涉及行政運轉的信息,如人事、財務、內部事務安排、辦案流程、會議紀要和內部監督信息,都被歸入“內部事務信息”之列。


他認為,內部事務信息應限縮為“純行政內部信息”,專指技術性、細節性信息,因為這些信息是瑣碎的,與真正的、重要的公共利益無涉,可以預期公眾興趣不大,也可以將行政機關從收集和提供這些信息的負擔中解脫出來。

而過程性信息應更名為“機關及其人員的評價性信息”,包括決定作出前的意見、建議、觀點等信息,理由在於公開這類信息將有損於公務員有效交流和決定的質量。


關於信息處理費的收取,張力認為,表面上看是依法行政,實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政機關對立法本意的曲解或機械執法,比如,《條例》規定“明顯超出合理范圍”可以收取費用,而非“應當”收取,不應簡單以量認定。而且,如果收費,應結合申請人的請求、主觀意圖和利益取向,先論證何謂“明顯超出合理范圍”。多位專家表示,應回歸立法本意,堅持“原則上不收”的思路。

在楊偉東看來,表面上看,信息公開似乎只是對“給與不給”的判斷,背後反映的是行政機關對自身信息質量和行政水平的底氣。而當前仍處於通過信息公開倒逼行政質量提升的階段,行政機關在信息公開方面“半遮半掩”、主動性不高,“關鍵原因之一是對信息的質量信心不足”。

他打了個比方,信息公開就如同外人進家門拜訪,過去只有熟人才能登堂入室,並且只向其展示好的一面。如今,隨著公眾對信息需求的提升,行政機關應做到不再區分友人與否,只要進家的訪客,都可以對房間一覽無余。楊偉東認為,這就要求行政機關要“打掃幹淨房間”,即確保日常管理規范、透明,真正做到“門常開、該公開之事公開,這才是信息公開的更高境界”。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29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