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北京: 慌了!数次抗议施压都没用 北京会被纳入射程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中国70%舰艇和50%空军被纳入射程…美国用中程导弹包围中国


美国陆军堤丰中程导弹炮台…继菲律宾后在日本推进部署

4月,美国菲律宾北部吕宋岛部署的中程导弹正令中国头疼不已。原因是美国以与菲律宾军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名义部署的该炮台在军演结束后没有撤走,已经连续驻扎了6个月。因而有舆论称,是否要进行永久驻扎。


这款名为堤丰(Typhon)的炮台是一种移动发射车辆,可以发射最大射程达25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等。战时不仅可以攻打越过台湾海峡的中国海军舰艇,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东南部沿岸的主要空军机场、海军基地、导弹基地等都在其射程之内。

韩国部署萨德时一样,中国正在想尽办法找菲律宾政府的麻烦。但菲律宾没有屈服于这种压力,还声称要向美国采购堤丰炮台用于本国防御。此外,美国公开了正同日本政府协商在冲绳等地部署堤丰炮台的方案的事实。

冷战后首次在海外部署

4月7日,美国陆军出动C-17全球霸王3运输机将位于华盛顿州刘易斯-麦克乔德联合基地的堤丰炮台转移至吕宋岛。名义上是参加4月中旬与菲律宾军进行的“盾牌”演习。

堤丰是一款由美国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的,用于陆地发射战斧、SM-6等导弹的移动式发射台。战斧中程巡航导弹以避开防空网、精确打击目标而闻名。曾在海湾战争等战役中有过出色表现。韩国海军的拦截用SM-6是最大射程为460公里的防空、反舰导弹。这两种导弹此前多为美国海军使用,为了方便陆军使用改造成了陆上发射用。

菲律宾部署堤丰炮台的关键意义在于这是美国冷战后首次在海外部署中程导弹。1987年,美国与前苏联签订的《中程核力量条约》(INF条约)规定销毁所有射程在500~5500公里的中程、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但随着俄罗斯开发出伊斯坎德尔短程弹道导弹,中国开发出大量针对关岛、日本等地的中程导弹,并实际部署了2000多枚,前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于2019年宣布撕毁该条约。随后美国也开发出了堤丰发射系统,并首次实战部署。




一个堤丰炮台由指挥控制车辆和4个垂直发射单元组成。/美国陆军

中国施压撤走,菲律宾反驳“将直接采购”


对此,中国提出强烈抗议。国防部发言人吴谦表示:“中导是极具冷战色彩的战略性、进攻性武器”,“坚决反对进一步打破地区战略平衡的措施。”

7月底,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老挝同菲律宾外交部长恩里克·马纳洛举行会谈时表示:“美国菲律宾部署中程导弹将制造地区紧张和对抗,进而可能引发军备竞赛。”他还主张:“这样的情况完全不符合菲律宾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如此强烈抗议,美军仍纹丝不动,中国开始对菲律宾施压。

菲律宾一度有退让的趋势。7月初,菲律宾陆军称:“原定的训练全部结束后,将于9月前后撤走堤丰炮台。”但在此之后再未提及任何撤走堤丰炮台的言论。

8月29日,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罗密欧·布劳纳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我们需要更多的尖端武器,以有效应对安全局势”,并宣布将采购堤丰炮台。对于中国而言相当于赔了夫人又折兵。7月底,美国宣布向菲律宾提供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菲律宾看来是要用这笔钱采购堤丰炮台。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56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