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一位旅日中國家長的信:向遇害的10歲中日男孩致哀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早上六點多醒來,讀到新聞,深圳日本人學校的10歲男孩遇刺後身亡。那一刻,心被一股黑暗的力量拉著往下墜,大腦像膠片播放,無序地閃現著我在日本短暫生活時的場景,閃爍著那時的光影,伴隨著那時的聲音。最後定格在那個下午,在京都銀閣寺腳下,一群天真爛漫的日本孩子背著書包放學,經過石橋,看見了騎車買菜的我,用可愛的童聲大聲喊,“Yitongおかあさんokaasan(我女兒的名字叫Yitong) ”。多麼害怕昨天遇害的10歲男孩會是其中的一個。會不會某一年,他也跟隨著父母,就像我的孩子們一樣,跟隨著媽媽,去了異國他鄉生活?只不過,他的他鄉,恰好是他的曾祖輩侵略過的地方。而他遇害的那天,恰好是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的日子,9月18日。


據《聯合早報》的報道,“小男孩睜大眼睛躺在一大灘血中動也不動。一名疑似是他母親的女子在旁邊哭嚎著”。日本的媒體報道,當時陪同男童上學的母親雙手沾滿大量鮮血,她用中文喊叫:“我的孩子到底做錯了什麼?救救我!” 讀到這樣的殘暴和血腥,我很想緊緊地擁抱那個心碎和悲傷的母親。目睹自己的孩子遇害,情何以堪?!我為她流淚,也為那個無辜和可憐的孩子流淚。孩子,很抱歉!我應該做更多,讓更多的人懂得,中日的人們可以彼此擁抱,而非仇恨和傷害。而他的父母已經證明,中日的人甚至可以相愛。

但是,我並非試圖說服,因為這一路徑將會和仇恨的教化一樣,是對民眾的不尊重和愚弄。無論擁抱還是相愛只能來自於人和人真實的生活交往,如果還來不及去體驗,保持開放和質疑也是一種文明。


在2018年訪學前,我對於日本的了解甚為有限,有從教科書習得的概念,也有從網絡瀏覽到的資訊,例如侵華戰爭的歷史,日本旅行美食,網絡上的女優,也偶爾閱讀日本文學。雖然中日是一衣帶水,但是我從沒來和日本人有過交往,也沒有情感的連接。對於侵華歷史的憤怒,也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是政治正確的立場。歷史不能被遺忘,必須被審視和反省,就像德國人對待他們屠殺猶太人的歷史一樣。但是,在我們的生活裡,如何去理解和對待侵略者的後代?2018年3月,我帶著那個問題去了京都。

我和家人住在大文字山的銀閣寺腳下,有一條小溪從木房子的背後穿流而過,兩側正開著燦爛的白色和粉色的櫻花。夜裡月色清麗,花香濃郁,我很想在花叢下喝一壺清酒。可是,山腳下太安靜了,整個日本社會的氛圍都太安靜了,四周無人,只有各種蟲鳴。我既怕人又怕鬼,花下酒一直沒喝成。


小溪沿著哲學之道流淌,穿過一座小橋,流向不遠處的京都大學。小橋邊上有低矮的房子,其中是一家超市。我常常騎車去買菜,有時候帶著兩個孩子走路去。房子叢中有一道木門,常常是虛掩的,背後依著一位老婦人。她似乎每天都是半躲在黑暗的門後,窺視著熙熙攘攘的世人。有一天下午,突然下起瓢潑大雨,老婦人探出半身,彎腰鞠躬,向我們遞出一把雨傘。她說著日語,我完全聽不懂,就用中文對話,但是感受到了她的善意。於是,點頭致謝,但是,不習慣鞠躬,腰彎不下來。還了傘,算是相識,可是,從來沒能交談。時隔六年了,仍然惦記著木門背後的老人是否安在?

在京都的四個月,我們是在那裡生活,而不是旅行,經歷了善意、惡意、歧視和地震。如果把發生的故事放進生活的場景,而不僅僅是抽象為政治討論,就會覺得誤解和仇視是生活的內容之一,是可以理解和消除的。


那一年,我的女兒剛6歲,是上小學的年齡。在登記了租房地址後,她就近上小學一年級。上學的第一個星期,新生們需要接受生活能力的訓練,例如如何看紅綠燈,換鞋上廁所,獨立放學回家。下午,我打開院子的門,遠遠地看到男班主任和學生們走路回來。老師挨家挨戶地把學生送回去家。那時候,我需要寫稿子掙錢,白天要出門采訪,不能天天在家等孩子放學。

在京都的不同學區,都有政府資助的課後托管班。學校放學後,一個老師會帶領著需要托管的孩子一起下山,去到河邊的一個院子。那裡有工作人員陪孩子們下棋,輔導功課,或者課外打球,還有下午茶點。我去到那個院子裡,為女兒申請托管。可是,被拒絕了。對方的態度很堅決,沒用英語向我解釋,我又不能用日語進行交流。經過數番努力,我氣急敗壞,就覺得是日本人在歧視中國人,“為什麼其他學生有托管權利,而我來自中國的女兒沒有?”

於是,我找了一個在京都生活了幾十年的中國同胞,他能說流利的日語。我們和工作人員預約了時間,心平氣和地交流,讓對方出示相關的管理文件。終於弄明白,托管合同是每年一簽,而且是交年費的。那是一個平等的制度,而非某個工作人員基於民族主義的仇視。我主動提出,托管四個月,交一年的費用。由於托管機構有政府的補助,費用低得不值一提。最後,他們接收了我的女兒。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1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5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