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北京: 从"国安教育"到"爱国教育",北京如何逐步改造香港人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新界小学任教数学科的江老师则表示,新规定影响了本来已经紧张的课程进度,比如她要额外花一节课去介绍中国数学家,以及给学生玩有中国传统的七巧板。“其实有点牵强,小朋友也不会记得你讲过什麽,只觉得七巧板很好玩,但也要花时间去讲解,只为满足国安教育的要求。”




不同学科都渗入中国元素,图为2023年十一国庆香港学童出席庆祝活动。


另一方面,本来强调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触觉的高中“通识科”被“杀科”,前特首董建华和建制派人士曾批评有关课程导致年轻人太政治化和上街抗议,教育局在2021年公布“优化”措施,删改课程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社科)。

课程大幅扩大涉及中国和国家安全的部分,并规定学生在高中三年内须赴大陆交流考察一次,费用由港府全额资助。此外,该学科从大学公开试必修的重要考试科目,降格至只有“达标”与“不达标”评级。

不少受访公社科教师都表示,改革后师生都不再重视这一科,国家安全的内容只会照本宣科。任教传统名校的杨老师说:“学生都很聪明,给他们笔记自己回家看和背诵就可以了,上课不用特别教,他们也很识趣不会讨论政治。”

公社科老师欧老师则表示,教授中国国情时只有好的一面,不会谈及政治改革、人权和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她反讽说:“贫穷问题?中国政府都宣布了全面脱贫,中国哪有穷人?”


曾研究公社科教材的香港都会大学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斯Stephan Ortmann博士对BBC中文分析指,新课程灌输中国的成就,淡化历史和政治问题,合理化北京对香港的控制,藉此塑造“高压有助繁荣稳定”的观念。

“为了促进对北京不加批判的忠诚,课程不再有辩论和批判性参与的机会,我认为这会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problem solving ability)产生重大影响,亦很可能会减低他们的政治意识。”

事实上,有报道指连中国大陆学生都不喜欢这种政治教育。《金融时报》日前有报道指,在中国大学必修的政治课上,有四分之一学生打瞌睡,一半人忙于其他课业,有受访学生形容课程浪费时间。


“我也从来没有遇过一个中国大陆人喜欢这种课,大多数人都不想谈论政治。”斯蒂芬·奥特曼博士说。“这就是北京想在香港达到的效果,令大家讨厌政治,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由知识到情感



图为2024年香港纪念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期间的一个展览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58 Seconds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