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陳凱歌: 陳凱歌領跑國慶檔,誰可曾想到?(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相比於第一部的《志願軍:雄兵出擊》的全景再現,電影《志願軍:存亡之戰》把全部的筆墨用在了鐵原阻擊戰這一場戰役之上。

這是以往抗美援朝戰爭劇情電影中,還沒有詳細描畫過的戰役,也是抗美援朝戰爭史上最慘烈的戰斗之一。


志願軍2.5萬人對戰5萬“聯合國軍”,沒有飛機坦克,沒有精良的裝備,沒有優越的軍需,勝利看上去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麼志願軍是如何創造奇跡的呢?本片講的就是這其中激動人心的故事。



一般描寫戰爭的電影,很容易陷入龐雜的細節中,讓觀眾在槍林彈雨的場面下迷失方向。但這次陳凱歌導演在多個軍事顧問的加持下,把整場戰事排布得工工整整,讓觀眾得以深入洞悉這場戰役的來龍去脈。

從“為何而戰”,到“如何作戰”,再至“怎樣獲勝”,凸顯出了志願軍的智慧與堅韌。這種層層遞進的敘事結構,使觀眾仿若置身戰場,與志願軍戰士一同歷經生死考驗。




首先是“為何而戰”,陳凱歌幾場戲就把鐵原狙擊戰的重要性講得明明白白。


鐵原是我軍的後勤補給樞紐,存放著大量戰略物資,離司令部也很近。如果鐵原失守,前線部隊將會陷入絕境。鐵原,絕對不能有失,正如電影題目所說的,這是一場存亡之戰。

電影裡,陳凱歌用了一個很高效的比喻,鐵原就是“當陽橋”。而為了守住“當陽橋”,需要每個志願軍都像猛張飛一樣,有膽有識,有勇有謀。

在刻畫吳京飾演的傅崇碧和王硯輝飾演的彭德懷進行戰爭前的交底時,彭老總用了一系列戰力對比交代了敵我的武力懸殊後,以項上人頭托付,更是把這個戰爭的緊迫度提升到了一個戲劇性的高度。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2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