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胡锦涛时代:该做的没做 黯然交班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中共建政已超过75年,习近平掌权也已近12年。时人多诟病习近平治下中国政治、经济存在多种问题。那么,当年交班给习近平胡锦涛前有江泽民、后有习近平,他如何衔接了两个时代?又是否有值得今天中国人称道的政治遗产?


中共建政75年 历史将往何处走?

上周,中共中央政治局经济刺激方案出台,几乎崩盘的中国股市陡然暴涨;本周四(10月3日)又出现有中国官方背景的学者说,中国有安排十万亿人民币财政投资的空间。这让很多人瞬间回想起十六年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胡锦涛政府祭出四万亿投资计划,以挽救中国经济。


在经济低谷以庞大的财政支出刺激国家经济,不少民众持欢迎态度,又有年轻人排队开账户进军股市,但也有不少观察者对之保持谨慎。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政治学教授夏明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至今没有走出当年四万亿的阴影,“中国股市从2015年开始崩盘,再到如今房地产崩盘,都跟08年金融风暴后,中国的战略失误是分不开的,而今天做的也是同样的战略失误。”

四万亿的阴影

四万亿出台后,当时的中国领导层对其经济效果表面上是欣喜的。2009年7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李晓超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经济增长率从09年1-3月触底、到4-6月增长率约8%,经济刺激对策出台的时机恰当,效果明显。

但以胡锦涛为首的领导层也有很多担心。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5月的一次会议上指出,四万亿后,中国经济面临新的火种,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增长过快、运作不够规范”。

英国《金融时报》2011年底一篇文章指出,四万亿最大败笔之一正是鼓励了地方政府的投资狂潮;政府计划中的四万亿,实际撬动了地方政府的几个“四万亿”,而这很可能带来国有银行的大量坏账。除此之外,巨量投资也导致通货膨胀,让私人财产受损严重;同时,政府投资又引发大量“国进民退”,民间资本被大量挤出。

夏明就此分析说,“当时把钱印出来是通过行政管道发给国家的各个部门,这些部门拿到钱当然是要分给共和国的长子国有企业的,因为即使国有企业破产了、垮台了,也不会犯政治错误,所以他是不会去扶持私营企业的。”他认为,这进一步扭曲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这至今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十六年后,夏明仍然表示遗憾,“这是一个饮鸩止渴的做法。”


胡锦涛的十年,中国经济的数据总体上看是好的。从2003年到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超过10%。美国华尔街日报》2012年底的一篇文章说,中国经济保持10年快速增长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纪录。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总量先后超过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2009年,中国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官媒《人民日报》9月30日的一篇文章强调,中国由此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工厂”。

公民社会元年


就在中国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的前一年,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发表首部《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称2008年是中国公民社会元年。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社会更加开放,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有学者估计,当时有数以百计NGO、约100万名志愿者涌入四川,彰显出公民社会的力量。

同一时期,中国传媒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互联网在胡锦涛的十年间崛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底的数据,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从2005年8.5%迅速提升到2012年的42%。播客来了,然后是微博、微信,普通公民的发言渠道似乎获得了某种解放。2003年孙志刚事件通过网络舆论发酵,促成缺少法理依据的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中国官媒人民网还因此称2003年为网络舆论年。

也是2003年,胡锦涛在广州视察非典(SARS)疫情的时候对一位医生说,他在网上看到了他的建议。中共的最高统治者似乎要与普通民众在网络上共情了。

但与外界印象不同,有研究表明,胡锦涛时期恰是言论空间在不断收窄。据瑞典哥德堡大学多元民主中心今年3月的一份报告显示,从1990年至2023年,中国的表达自由指数最高的时期出现在1990年至2005年,此后就一路下降。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31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