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狂長20息肉 改變1習慣成功清零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大腸息肉是大腸癌前病變的警訊,一名50多歲男子由於糞便潛血,決定到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第一次切除了20多顆息肉,然而他後續又做了2次檢查,每次都又找到10顆以上息肉,直到醫生建議他改變飲食習慣,息肉數量才大幅減少,後來甚至完全沒有。


肝膽腸胃科醫生楊子緯日前在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一個病例,有一名50多歲男子多年前首次找他看診,由於糞便潛血陽性要進行大腸鏡檢查,沒想到檢查結果不得了,大概切除了20多顆的息肉,其中1顆甚至是原位癌,也就是所謂的第零期,繼續發展下去就是大腸癌。

楊子緯指出,男子半年後回診,再次做了大腸鏡檢查,竟又長了10多顆息肉,這次一樣全部切除,接著又過了半年,男子再次上門追蹤情況,未料又長了10幾顆息肉。 詭異的情況讓男子十分傻眼,明明自從第一檢查、切除息肉後,他就已經戒掉煙、酒跟檳榔,“就差沒吃素”,怎麽會息肉長不停。


楊子緯表示,由於息肉生成原因多元,除了基因之外,飲食習慣也很重要,因此他建議男子應增加蔬菜攝取量,然而肉的部分紅肉不要吃,全部都改吃魚肉,後來男子第4次上門,這次息肉成功減少到5顆,下次第5次檢查時就完全沒有息肉了,消息讓男子非常高興,決定繼續維持相同的飲食方式。





楊子緯解釋,事實上,吃魚可以預防大腸癌是有科學根據的,在歐洲有研究機構進行了一項長達15年的研究,找來了歐洲10個國家共52萬自願者,追蹤這些人的日常飲食習慣,發現每周攝取魚肉約2至3份(約357克)的人,相比每周僅吃一份(約65克)或更少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可降低12%。

楊子緯說,就算每周只攝取100至200克魚類,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也降低了7%,且脂肪含量高的魚類防癌效果略優於脂肪含量低的,單獨攝取貝類則沒有效果,研究推測跟魚含有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有關,另外魚類富含維生素D、B12及硒、特殊胺基酸也是原因。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3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3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辛.香.氏.說] 2024-10-05 00:50
    That was an extreme case and could not be applied to everyone even though eating fish is healthier than eating red meat. Eating more vegetables with fiber will be more helpful than totally stopping eating red meat. Normal people get nutrition from lots of foods with good balance of variations.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0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