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賴清德再論"中華民國"史 分析:釋善意也試水溫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賴清德國慶演說再論“中華民國”史 分析:走統獨中間路線,搶國民黨神主牌 https://t.co/eGS1UlSSyk—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October 10, 2024


台灣總統賴清德星期四(10月10日)發表他任內首次的雙十國慶演說,他在演說中提及“中華民國”一詞,多達10次,備受矚目。繼先前的“祖國論”引發熱議後,賴清德今再闡述“中華民國”史,並強調其與中國互不隸屬的政治現實。學者認為,這顯示中共眼中的頑固台獨份子賴清德,正逐漸轉往統獨的中間路線,甚至從國民黨手中收割“中華民國”這塊神主牌。

“中華民國慶祝113年國慶大會”星期四上午於台灣總統府前廣場舉行,由於這是賴清德5月20日就職以來,首次發表國慶演說,講稿內容備受關注。


從推翻滿清說起 賴清德論述“中華民國台灣

不同於前台灣總統蔡英文慣用全民抗疫、潛艦國造等時事議題當開場白,賴清德則從113年前的中華民國建國史說起。

賴清德說,百年前的人們揭竿起義,推翻清朝的帝制,即夢想打造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國。

他說,民主的夢想雖曾遭戰火和威權統治蹂躪,但在台歷經古寧頭(中方稱金門戰役)、八二三戰役(金門炮戰)和45年前的“美麗島事件”,如今“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終於在台灣實現”。

賴清德於國慶大典上說:“我要感謝一代又一代國人同胞,同舟共濟、風雨同行。現在,中華民國已經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短短三段話,賴清德將數十年前、國共內戰和台灣民主化進程的重大事件與現代台灣政治與中華民國史共同串聯起來。

尤其一向被認為台獨色彩濃厚的賴清德,在這場演說共提及“中華民國”一詞10次,包括兩度稱“中華民國台灣”;相較之下,前總統蔡英文八年任內的國慶演說平均每年僅提到6次。

就算國民黨籍前總統馬英九於任內最後一次、2015年的國慶演說中,提到“中華民國”的次數,也僅十次。

賴清德隔空呼吁中國“承擔國際責任”

賴清德還演說中向對岸喊話,他說,世界各國多年來支持中國,促其經濟發展、提升國力,無非是期待中國為世界帶來貢獻,因此,中國應響應國際期待,“發揮影響力,和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結束俄烏戰爭和中東沖突”。

他還呼吁中國“和台灣一起承擔國際責任,對區域和全球的和平、安全與繁榮,做出貢獻”。

對於賴清德的國慶演說,現場觀禮的台灣民眾評價不一。

來自中台灣台中市、從事服務業的藍毅生告訴美國之音,不管政治人物怎麼表述,“台灣和中華民國在我們心目中,是一樣的地位”,他期待“兩岸氣氛變好,大家心情壓力也比較少”。

位於台北市的旅游業者陳嫻榮則說,賴清德國慶演說的措辭,已經不若他日前在國慶晚會中的言論“那麼犀利”,但“對岸一定聽不進去”。

馬英九斥賴清德“新兩國論”,拒出席國慶典禮

賴清德在上星期六(10月5日)的國慶晚會致詞時直言,就年紀來說,十一剛慶祝建國75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絕對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反倒是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5歲以上民眾的祖國”。

他的這番“祖國論”不僅隨即引發中國人熱議,也遭中國社媒封禁。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也以賴清德發表“新兩國論”為由,拒絕出席星期四的國慶大會,因為他質疑賴清德的說法違反中華民國憲法、追求台獨,將把台灣2300萬人帶向險境。


在“祖國論”之前,賴清德9月初接受專訪時的“俄占領土”說,也曾引發熱議,他當時說,如果中國台灣的主權聲索乃出於對領土完整的關切,那麼,它也應該收回19世紀割讓給俄羅斯的土地。

中國國台辦批賴“蓄意割裂兩岸歷史聯結”

對於賴清德的國慶演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於星期四的例行記者會中批評賴清德“蓄意割裂兩岸歷史聯結”。她還說,賴清德重彈互不隸屬、堅持主權等論調,是“變換花樣販賣台獨謬論”,再次暴露他冥頑不化的台獨立場和為謀取政治私利不惜推高台海緊張局勢的險惡用心。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則認為,相較之前的“俄占領土”說和“祖國論”等論述,賴清德於星期四的國慶演說中、看似身段略有放軟,他估計,應是受到美國的壓力及島內的施政困境。

包承柯:賴清德受美壓力,調子放軟

包承柯分析,美國蠟燭兩頭燒,外有烏克蘭戰爭和中東戰爭,內逢大選倒數時刻,因此,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對此刻的民主黨政府來說,至關重要,所以,絕對不能容忍賴清德在台海挑起另一場沖突。


此外,他說,台灣立法院連番退回賴政府的總預算,迫使賴清德必須采舍棄對抗性強的語言來和國民黨籍的立法院長韓國瑜溝通。

包承柯說,辛亥革命是國民黨能接受的字眼,由台獨色彩鮮明的賴清德口中說出,對國民黨來說或許稱得上是釋放善意。

不過,他說,賴清德談辛亥革命史不過蜻蜓點水,在觸及兩岸合作時,也未放棄台獨立場,總體來看“兩國論”基調沒變。

包承柯告訴美國之音:“他(賴清德)更多的是在字眼裡面,把自己置身於中國之外的一個實體在說話,這是一種非常包藏禍心的說法,字裡行間都把對岸稱為中國,很明顯的可以看得到,他在柔軟的、婉轉的表述方式裡面,有兩國論的影子。”

分析:賴清德搶國民黨“神主牌”,釋善意也試水溫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則分析,在國會面臨朝小野大困境的賴清德恐在向國民黨釋出善意,盼促成朝野合作。

賴清德今年1月贏得總統大選,但得票率僅四成,未過半,另外,民進黨的國會席次也從過去8年的單獨過半,跌落到僅有51席、占總席次的四成五,拱手讓出國會最大黨的寶座。

莊嘉穎告訴美國之音:“在國會裡面,國民黨(給)他的阻力很大,所以,他或許在用這些方式來表示,他跟國民黨在某些方面的距離並沒有那麼大,希望說能夠找到合作的點。”

莊嘉穎還說,賴清德高舉“中華民國”的說法,也有收割國民黨“神主牌”的意味。

位於台北的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丁樹范也同意,賴清德是在爭奪“中華民國”的話語權,並搶藍營的神主牌,而且賴清德的策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因為台灣社會氛圍確實擔憂,國民黨“往統派的方向越走越近”。

丁樹范告訴美國之音:“國民黨越來越像統派,像馬(英九)總統卸任的很多講話等等。當然這不見得是(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立場,不過,感覺上就是國民黨裡面很多人的立場是這樣。”

新加坡學者莊嘉穎認為,賴清德的中華民國論述也在試水溫,看看國民黨和中共如何反應,或許也能說服外界,無論他代表台灣向中共釋出多少善意,只要不認同“一中原則”,中共僵化的強硬態度很難軟化,因此,兩岸的問題恐不在台灣,而在中共。

莊嘉穎警告,北京接下來恐加大對台文攻武嚇,包括派遣軍機、軍艦擾台,並削弱台北對金門等離島地區的實質控制等灰色地帶手段。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