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拜登: 拜登與內塔尼亞胡通話:兩股力量的較量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兩股力量在起作用。一是拜登政府不願看到美國卷入與伊朗的戰爭,他認為這場戰爭是不必要的,也是危險的。另一方是以色列的一些人強烈認為,他們有機會對死敵伊朗進行重擊。https://t.co/V2jLlAjxYJ—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October 10, 2024


美國總統喬·拜登以色列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進行了被期待已久的30分鍾通話,據稱,這是他們自8月以來的首次接觸,討論內容涉及以色列針對上周伊朗導彈襲擊可能采取的報復措施。

白宮稱此次對話“直接”且“卓有成效”,並表示拜登和內塔尼亞胡已同意在未來幾天保持“密切聯系”。副總統卡馬拉·哈裡斯也加入了通話。


隨後不久,以色列國防部長約阿夫·加蘭特表示,對伊朗的襲擊將是“致命的、精准的,最重要的是令人驚訝的。”

兩股力量在起作用。一是喬·拜登不願看到美國卷入與伊朗的戰爭,他認為這場戰爭是不必要的,也是危險的。

另一個是以色列的一些人強烈認為,他們有機會對他們的死敵伊朗進行重擊。

以色列對真主黨的進攻讓那些迫切希望擺脫與黎巴嫩邊境的消耗戰的以色列人充滿希望。

對他們來說,黎巴嫩就像是成功和進步,與加沙的處境形成鮮明對比。

盡管以色列對加沙的猛烈攻擊已造成至少42,000人死亡,其中大多數是平民,但總理內塔尼亞胡仍未能實現他的兩個戰爭目標——摧毀哈馬斯和解救人質。

哈馬斯仍在戰斗,仍扣押著大約100名人質,其中許多人可能已經死亡。

以色列的敵人包括黎巴嫩的真主黨和加沙的哈馬斯,所遭受的損失讓一些以色列人迫切地相信,要更進一步,直接攻擊伊朗

對他們來說,對伊朗進行毀滅性的空襲是一個誘人的規劃。

對於許多以色列人來說,首要目標就是那些戒備森嚴的地點,有些地點位於深山,伊朗在那裡安置著核設施,以色列和其他國家擔心這些設施可能被用來制造炸彈。

拜登總統明確表示,美國反對這一想法。


美國認為伊朗不會制造核武器,但襲擊可能會迫使他們制造核武器。

敦促內塔尼亞胡無視美國意願的聲音中,最有影響力的是前總理納夫塔利·貝內特(Naftali Bennett),他說,以色列必須毫不猶豫地對他所謂的伊朗八爪魚采取行動。

他告訴我這是“最後時刻。”

與反對派政治家、前將軍本尼·甘茨(Benny Gantz)一樣,貝內特認為,由於對真主黨和哈馬斯的破壞,伊朗比幾十年來更弱。

“本質上,伊朗用真主黨和哈馬斯這兩個左膀右臂保衛自己。它們是伊朗防止遭到襲擊的保險政策,”貝內特說。“但現在這兩者都是元氣大傷。”


他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對伊朗伊斯蘭政權造成真正的破壞。

貝內特補充說:“事情是這樣的,對伊朗的最終戰略不會明天就發生,我們需要加速這個政權的滅亡。這個政權終將垮台。如果伊朗擁有核武器,他們很有可能用它來拯救政權。這意味著他們將把整個中東變成核噩夢。”

貝內特回憶起以色列對核設施的兩次襲擊,他認為這讓中東更加安全。他指的是1981年對伊拉克和2007年對敘利亞的打擊。

“人們不喜歡它,”貝內特說。“但我們拯救了世界,使其免於受擁核的[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 Assad)的統治。我們的工作吃力不討好,就是摧毀世界上最糟糕政權的核設施。每個人都喜歡批評我們,但我們還是在做這項工作。如果他們真的擁有了核彈,那就是所有人的問題了,不只是我們的問題。我想看看倫敦人看到洲際彈道導彈攜帶核彈時會作何感想。我們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自4月以色列對敘利亞伊朗大使館發動大規模空襲、暗殺伊朗主要領導人以來,伊朗以色列一直處於直接沖突之中。

伊朗的報復是對以色列發動導彈襲擊,目前緊張局勢仍在升級。

上周二,伊朗發動了一次大規模彈道導彈襲擊,作為對此前以色列襲擊伊朗在黎巴嫩的盟友真主黨、並暗殺其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的回應。以色列總理發誓要予以反擊。

拜登總統懶得管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並“敦促”以色列將對黎巴嫩平民的傷害降至最低。但他一直堅持認為,以色列絕不能以襲擊伊朗核設施來回應。

美國認為伊朗還沒有制造核武器。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6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