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電影: 抽象的《門前寶地》,為功夫電影"整活"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作者|夏夏

聲明|題圖來源於網絡。


驚蟄研究所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留言申請開白。

隨著國慶假期的結束,今年的國慶檔終於落下帷幕。據國家電影局統計,2024年10月1日至7日,全國電影票房為21.04億元,在2019年至今的國慶檔歷史票房成績中排名第5,僅高於2022年的14.79億元。

對比國慶檔的平淡,由徐浩峰執導、向佐監制且主演的動作電影《門前寶地》,卻在國慶假期成為網絡“頂流”,熱度超過了以8.05億元的票房成為國慶檔冠軍的《志願軍2》。哪怕是在節後,仍然有大量《門前寶地》的二創內容在短視頻平台瘋狂傳播。

不過,《門前寶地》的走紅並不是因為電影本身有多好,而是向佐在片中的抽象表演引發了網友熱議。從耍帥式的一邊摸鼻梁一邊說台詞,到突然轉身沖刺、自抽耳光,向佐憑一己之力為電影貢獻了熱門話題和諸多流量。但在網絡熱點制造的熱鬧氣氛之外,《門前寶地》也讓不少人注意到功夫電影的尷尬處境。

向佐整活,化身“抽象影帝”

作為徐浩峰執導的功夫電影,《門前寶地》乍看之下的確有其強烈的個人風格。但是如果排除劇本、畫面風格這些由編劇、攝影負責的部分,《門前寶地》又給人一種雖然掛上了徐浩峰的名字,“味道”卻完全不對的感覺,主要問題就出在了表演上。

首先,《門前寶地》的演員陣容就與此前的“徐浩峰作品”完全不同。

徐浩峰執導且正式上映的作品雖然不多,但是從《倭寇的蹤跡》《師父》《箭士柳白猿》這幾部作品的選角可以看到,徐浩峰在挑選演員時,更傾向於選擇金士傑、廖凡、宋洋、宋佳這樣有演技的實力派演員,又或者是於承惠這樣有著深厚的武術基礎的資深武行。



但是在《門前寶地》的主要演員陣容中,除了出演過《師父》《箭士柳白猿》的趙崢,其他主演都是之前未在徐浩峰電影中露面過的“新面孔”,而且還有明顯是來玩票的樂隊組合“五條人”,由此呈現出一種很強烈的“綜藝感”。

領銜主演的向佐、郭碧婷、安志傑、唐詩逸四人中,只有向佐、安志傑拍過真正意義上的動作戲。郭碧婷出演的上一部院線電影是2018年上映的“武俠魔幻喜劇電影”《武林怪獸》,而唐詩逸作為專業舞蹈演員,憑借過硬的專業能力通過社交媒體以及參演綜藝節目擁有不少粉絲,但在《門前寶地》之前尚未有一部動作電影作品。

單薄的主演陣容反饋到內容上的具體結果,就是演員的表演脫離角色設定,演出了懸浮感,觀眾們完全被演員吸引卻忘記了角色,而這個缺點經過網友們的放大,也幾乎集中到了向佐身上。



例如向佐所飾演的武館老館長兒子“沈岸”,既要和安志傑飾演的大師兄“齊銓”爭奪館長之位,還要面對和青梅竹馬和情人的復雜感情戲。但向佐全程只有一個冷酷嚴肅的表情,哪怕是和飾演情人的郭碧婷對戲也是一臉凶煞的表情。



除了演技的短板,向佐為角色設計各種莫名其妙動作的“加戲”行為,也為網友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其中,最為火爆的還屬摸鼻梁骨的招牌動作。

電影中,面對小混混的登門道歉,他突然摸起了鼻梁骨;和情人坐在台階上聊天,又突然摸起了鼻梁骨;就連在顛簸的黃包車上,他也要摸鼻梁骨。有網友調侃道,他肯定覺得自己摸鼻梁骨的動作太酷了,但我更擔心他這樣在黃包車上會不會戳到眼睛。

《門前寶地》中的另一個名場面,是向佐飾演的“沈岸”在與情人“夏安”分手時,回頭囑咐“遇上難事要找我,我一定還。”可能是向佐覺得台詞太平淡劇情沖突不夠,所以在說完這段台詞後突然扇了自己一巴掌,然後快速跑下樓梯。

但是這樣突然的動作設計,很難讓觀眾感受到是為了表現角色還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需要。再加上片中“沈岸”和手下說著話突然轉身飛奔,以及轉身突然雙指指天的動作設計,有觀眾對向佐的表演給出了“抽風式表演”的評價。



需要指出的是,《門前寶地》的備案以及出品公司均為輔佐電影文化藝術(北京)有限公司,而向佐擔任該公司監事職位。換言之,向佐不只是掛名制片人,還“帶資進組”成為《門前寶地》的幕後資方。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會由向佐和郭碧婷出演男女主角,以及男主角“沈岸”身上有太多向佐的影子。

功夫電影的式微

在社交網絡上,向佐與《門前寶地》的強勢綁定,幾乎讓人忘記了這是導演徐浩峰的作品。某種程度上,這對徐浩峰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為不論是從表演還是票房來說,《門前寶地》都很難反映徐浩峰的真實水平。

但是這又引出了新的問題:為什麼徐浩峰會拍這麼一部充滿爭議的電影?答案或許和市場行情有關。

近幾年來,動作電影特別是傳統功夫片的衰落有目共睹。不少觀眾印象中,上一個現象級的功夫電影IP還是甄子丹主演的《葉問》系列,然而距離2019年12月《葉問》系列最後一部《葉問4:完結篇》的上映,也已經快5年了。





為什麼功夫片會漸漸淡出銀幕?核心原因是市場需求減少,壓縮了功夫電影的生存空間。

上世紀60年代,武俠小說的風靡為功夫電影奠定了市場基礎。一些電影制作公司看到了武俠題材的市場潛力,也開始制作相關題材電影並獲得了市場認可。例如1967年,張徹導演的《獨臂刀》獲得百萬票房,由此給他帶來了“百萬導演”的稱號。1968年,胡金銓導演的《龍門客棧》則獲得第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優等劇情片和最佳編劇2大獎項。

70年代,由李小龍掀起的功夫熱潮下,香港功夫電影開始在後續的20余年裡迎來大爆發。期間,“七小福”師兄弟洪金寶、成龍合作完成的《A計劃》,為後來動作喜劇的表演風格找到了市場定位。而後洪金寶的《福星》系列、成龍的《警察故事》系列,又開啟了香港動作電影的黃金年代。

盡管在這一時期,成龍的功夫片與周潤發的槍戰片、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在電影市場上留下了“雙周一成”的美譽。但從《警察故事》系列以及成龍闖蕩好萊塢後的《紅番區》《尖峰時刻》等作品中可以看到,傳統功夫的元素在減少,而好萊塢更擅長的槍戰、飛車、爆炸等動作元素明顯增多。




同一時期的內地市場也經歷了類似的轉變。1982年,香港中原電影制片公司出品、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寺》打開了內地電影市場的大門,不僅以1毛錢的票價創下了16億元的票房,還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往少林寺學武。

到90年代,李連傑與香港電影公司開啟親密合作,推出了《黃飛鴻》系列。而伴隨著VCD、DVD在國內家庭的普及,許多未曾上映內地院線的香港功夫電影都通過碟片的方式接觸到了內地觀眾。與此同時,《亡命天涯》《真實的謊言》等好萊塢大片也逐步登陸內地院線。

憑借電影特效制作出的大場面,好萊塢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迅速風靡。對飛天遁地已經產生審美疲勞的觀眾們,被槍炮對轟、戰斗機掃射摩天大樓的場景震撼,於是開始轉向犯罪、懸疑、槍戰甚至科幻元素雜糅的現代動作片。



功夫電影的人才短缺問題,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明顯。

進入千禧年後,盡管李安的《臥虎藏龍》、張藝謀的《英雄》為傳統功夫電影掙回了一些排面,但是觀眾們的興致早已不在一招一式的武打動作。而像成龍李連傑這樣能夠作為票房保障的功夫明星,也面臨後繼無人的情況。

甄子丹在1992年的《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中,就曾飾演反派“納蘭元述”與李連傑對戲。但直到2005年出演《殺破狼》時才被內地觀眾所熟知,到2008年出演《葉問》才算是小有成就,這一年甄子丹已經45歲了。





1995年就登上大銀幕的吳京,在電影的道路上也不太順利。2005年,甄子丹在《殺破狼》擔綱主角時,已經出道10年的吳京還在給他做配角。好在影視雙棲的發展路徑讓吳京積累了不少觀眾緣,又過了10年後,41歲的吳京憑借自編自導自演的《戰狼》系列電影為個人的職業生涯立下了一塊裡程碑。

到今天,61歲的甄子丹已經可以免費刷公交卡,50歲的吳京也在嘗試轉向幕後,但能夠完全接替他們的人還沒有站到市場的聚光燈下。

功夫電影難尋“門前寶地”


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功夫電影其實一直都在尋求變革。

例如在好萊塢電影特效風靡全球時,被譽為“電影鬼才”的徐克,就在2001年耗資超過8000萬港元,邀請好萊塢團隊制作1600組特效鏡頭,完成了動作武俠電影《蜀山傳》,然而由於當時的觀眾對於傳統武俠與特效的結合還不太能夠接受,因此這部電影最終在內地只收獲了2000萬元票房。



有趣的是,這部20多年前的電影在今天翻出來看,片中的故事設定、特效畫面也絲毫不過時。有網友評價,當時只覺得是爛片,如今再看卻是巔峰神作。作為對比,2004年周星馳導演的《功夫》,同樣運用了大量特效,甚至還有《黑客帝國》同款的“子彈時間”,但這部經典作品最終卻在全球收獲了超過1億美元票房。

實際上,《蜀山傳》的失敗是敗給了時代,更准確地說是沒有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找到吸引觀眾的點。眼下和徐克有著同樣處境的徐浩峰,同樣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尋找新的市場機遇。

早期功夫電影成為市場頂流,憑的是內容創意還有見血見肉的動作設計,後來這些被特效替代,功夫電影自然會面臨觀眾的流失。哪怕是在特效的加持下,演員們能夠做出各種“氣死牛頓”的動作設計,也無法用新瓶裝舊酒的方式留下觀眾。

事實上,觀眾們也不再執著於大場面,而是更關注於故事本身以及想要借助電影表達內涵。譬如2014年上映的《繡春刀》,不光有精彩的打斗場景,還有鮮活的人物刻畫以及江湖恩怨和官場斗爭。而這部投資僅3000萬元的小成本電影,最終奪得超過9000萬元的票房,且衍生出其他續作。



有意思的是,《繡春刀》上映7年後,片中周一圍飾演的“丁修”因為一句“要加錢”的台詞火遍全網。這件事也反映出當下的電影市場,不光要用銀幕上的內容來獲得觀眾的認可,還要在銀幕之外持續吸引觀眾。

徐浩峰的做法就是與傳統功夫電影反其道而行之。

在其他動作電影追求武打的視覺沖擊時,徐浩峰選擇還原真實的武術招式以及切磋場景。所以在《倭寇的蹤跡》中可以看到,宋洋和於承惠“隔空比武”了許久之後被一擊制敵。在《師父》裡,廖凡在舞台上打不過各大門派,後來卻在逼仄的巷弄裡用兩把八斬刀,輪流打敗其他武館的師父。



這種對功夫電影的改革不免令人眼前一亮。也難怪在2015年《師父》上映後,業界對徐浩峰給出評價,說他的“電影摒棄了香港武俠的視覺奇觀,簡直像學者在搶救文物”。2年後,徐浩峰也憑借《師父》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導演獎。

但是在收獲口碑的同時,徐浩峰作品的票房成績卻並不穩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倭寇的蹤跡》票房僅有31.9萬元,《箭士柳白猿》的票房為647.5萬元。票房最好的《師父》則有5479.3萬元。



2019年7月,徐浩峰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向提問記者強調,“我的電影都賺錢,這個你一定要記得寫上去。”如今經歷了近幾年的影業寒冬後,不知道徐浩峰是否還有底氣繼續說出這句話。

在明面上,徐浩峰近幾年啟動的新片並不多,而此前已經完成拍攝的《詩眼倦天涯》《搭手飛人》和《刀背藏身》也均未上映。作為觀眾,大家有理由相信是出於內容制作或是市場的原因,這些電影才沒有上映。但是徐浩峰如果想要為新電影尋求資金支持,恐怕也很難說服投資人。

事實上,在《門前寶地》完成制作成功上映的同時,徐浩峰還有另外一部電影《入型入格》正在制作中。並且《入型入格》采用的陳坤、吳磊的演員陣容,也更像是徐浩峰慣常的風格,所以在《門前寶地》成為網絡頂流後,不少網友猜測徐浩峰拍攝號稱投資2億的《門前寶地》,或許是在給《入型入格》輸血。



向佐也不是在單純玩抽象。

《門前寶地》在上映10天僅有145萬元票房的情況下,緊急空降網絡平台。從“抽象”話題的走紅軌跡來看,向佐的出圈恰好在《門前寶地》網絡首播後出現。並且在摸鼻梁的招牌動作被網友們爭相模仿後,向佐還通過個人社交平台賬號親自下場回應,與網友互動玩梗。

坦白來說,向佐可能不懂表演,但他懂抽象、能整活,給《門前寶地》持續帶來關注,也的確有網友在看到熱門話題下的各種模仿視頻後,抱著好奇心到視頻網站觀看了電影,從這一點來看也是一種“成功”。

對比向佐自己玩梗為電影引流的做法,徐浩峰是否在用《門前寶地》為另一部電影供血尚未可知,但是迫切需要找到新起點的功夫電影的確需要更多的“門前寶地”。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7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