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這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東亞女性共同體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只要你失語,就會成為別人嘴裡的“閣樓上的瘋女人”。只要別人單方面宣布“你瘋了”,你就什麼也不是了,你說什麼都毫無價值。

2024年10月10日,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韓國作家韓江(Han Kang),理由是,她“用充滿詩意的文字直面歷史創傷,揭露人類生命的脆弱”。


而在此之前,英國那家著名的博彩公司一直把中國作家殘雪,列為賠率第一名——她已連續兩年第一了。

在名單中,甚至還有美國歌手泰勒·斯威夫特——有了鮑勃·迪倫得獎的先例,還有什麼不可能呢?

韓國作家韓江當然也在賠率榜當中,大概排名二三十位,概率是1賠33。

這一次,為什麼獲獎的會是韓江呢?

01

在宣布韓江獲獎的一瞬間,關於韓江的介紹就已刷屏了。而已出版韓江6部小說的磨鐵圖書公司,無疑是當晚的大贏家,多部書立即售罄。

韓江獲獎,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韓江曾榮膺韓國最高文學獎李箱文學獎。

在2016年,她憑借小說《素食者》成為首位獲得布克國際文學獎的韓國作家。

2018年,她憑借作品《白》再次入圍布克國際文學獎短名單,並且在同一年憑借《少年來了》入圍國際都柏林文學獎短名單。

2019年,她獲得西班牙聖克萊門特文學獎。

2022年,以長篇小說《不做告別》拿下大山文學獎、金萬重文學獎。

另一方面,韓江的作品本來就影響力很大,全球售出43個國家和地區版權,累計銷量突破600萬冊。此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就預測她極有可能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之前在網上書店,寫的都是“諾獎的熱門候選人韓江”,雖是廣告營銷,但也證明,她最終獲獎也是水到渠成。



▲韓江接受采訪(圖/視頻截圖)

諾貝爾文學獎的遴選原則,坊間有諸多猜測,一般認為,是一種“梅花間竹”的方式:今年選了女性,明年會選男性;今年是西(班牙)語作者獲選,明年就必然換成英法中日等其他語系;今年選了詩歌,明年就選小說;今年選了亞洲,三五年內不會再輪到亞洲……

因為全球范圍內傑出作家很多,不同的語言體系能展現不同的文化,選擇什麼樣的作家,也體現了諾獎想褒獎和推崇哪一種表達方式、思想體系。



其實,英國博彩公司自己公布的大名單,跟諾獎評委的大名單,也大同小異,都是在布克獎、龔古爾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等等頂級文學獎中,把名字盤點出來。

諾獎評委埃倫·馬特森說,他們從一份大約 220 人的長名單開始,選出大約20個名字,再縮小到5位作家;每個委員會成員必須“閱讀這5位作家的所有作品”,然後開始確定一位獲獎者。

今年,年輕的韓國作家韓江,成為最終獲勝者。

由此來看,每一年亞洲最熱門的村上春樹、殘雪,可能以後希望不大了。

一方面,是在地緣關系上,短時期內不會重復給亞洲作家;另一方面,村上春樹、殘雪,已經是上一代人的風格了。

而韓江,是新千禧年之後成熟起來的寫作者,是新鮮的風格。她在向前走。

諾獎對歐美文學當中的宿耆,還有敬老的心理,可能想把獎項陸續補償給曾經的風雲代表人物,所以近年還屢屢有德高望重的老作家得獎;而東亞或者異域,不在這個文化體系當中,他們何需敬老呢?他們想要看到新的風格,新的未來。

東亞文化,是一個巨大的話題,早該成為新熱點了。

02

韓江的作品,對於中國讀者來說很親切,很好讀。

韓江寫得慢,迄今出版的並不多。至少7部已引進中國,像《素食者》《植物妻子》,中文版也是暢銷書。以“光州事件”為背景的《少年來了》至今未能在中國內地出版,但磨鐵早已引進了版權,應該很快就能看到。

《少年來了》《人性行為》都是韓江寫“光州事件”的。韓江是光州人,這一點決定了她無法避免受到這一事件的影響。當她看到記錄著“光州事件”中充斥的殺戮和虐待後,很早就對暴力有明晰概念,對人性持有懷疑。

於是,痛苦人生的悲劇色彩是韓江的主旋律。

在諾獎的表彰當中提到,韓江的作品《人性行為》展示了“生者和死者總是交織在一起,以及這種創傷如何在一代又一代的人群中存在”,“她那非常溫柔、精確的散文本身,幾乎成為了對抗權力殘酷喧囂的一種反作用力。”

韓江的這兩本作品我還沒有看,正准備補課。

不過,在韓江最暢銷的作品《素食者》當中,雖然不曾寫到直接的事件,但是,女主角英惠的父親,正是以參加戰爭並得到榮譽勳章為最大榮耀的軍人,他既是韓國社會中典型的大男子主義者,又是故事中暴力的代表。

父親是暴力的。家裡的小狗咬了英惠,父親就把狗拖綁在摩托車上繞著村子行駛,一圈、兩圈……直到跟著跑的小狗嘴裡吐出白沫和鮮血被活活累死,被當作晚餐端上桌。因為,這樣肉質鮮美。

而男主角,英惠的丈夫,在英惠的服侍下過著幸福的生活。在他眼中,妻子做得一手好菜,把家務打理得井井有條。

作為一名家庭主婦,英惠不僅能照顧好自己生活起居、還能賺一些外快補貼家用。英惠少言寡語,對自己並沒有多余的情緒和要求。

丈夫最滿意的是:“她可是我在這世上挑了又挑的、再平凡不過的女子了。”




▲《素食者》改編電影《素食主義者》劇照(圖/豆瓣)

直到某天,英惠開始吃素了,不再幫他熨燙衣服、叫他起床、准備美味佳肴,不再和他做愛。



丈夫很生氣,動員了英惠的全家,對她進行批斗。最後,由英惠的父親拍案而起,讓英惠的姐弟們牽制住她,父親掰開英惠的牙關,強迫她吃下糖醋肉。

英惠終於爆發,拿著水果刀割自己的手腕……



我很喜歡《素食者》,這部也是討論度最高的。英惠這種貌似瘋癲的舉動背後,是童年時期父親對母親的家庭暴力帶來的長期陰影,以及大男子主義對女性壓迫帶來的精神折磨。但是,母親和姐姐本身也是受害者,卻都把這個壓迫內化了,成為助紂為虐者。

《植物妻子》是個中篇,講的是在乏味的生活當中,妻子漸漸化成了一株植物。

素食者》與《植物妻子》兩篇有不少共通點:她們在婚姻中,漸漸失語,她們活著就是一個服務於他人的工具,被剝奪了自我,無人關注,沒有機會表達,如同行屍走肉,終於活成了一株植物,或者,假裝是植物。

另外,這兩個故事,除了主觀視角的夢境之外,都是由別人來敘述她們:《植物妻子》是丈夫來描述,《素食者》則是分別通過丈夫、姐夫與姐姐來敘述。在別人的眼中,妻子本來“好好的,忽然就瘋了”。

因為,只要你失語,就會成為別人嘴裡的“閣樓上的瘋女人”。只要別人單方面宣布“你瘋了”,你就什麼也不是了,你說什麼都毫無價值,別人怎麼控制你、虐待你,所有行為都有了合理性。

閣樓上的瘋女人,是女性主義中一個非常著名的隱喻。她原本是指《簡愛》裡,被男主人公關在閣樓裡的前妻伯莎,她怪異、神秘,最後縱火燒掉了羅切斯特的一切。

但如果跳出作者的主觀視角,可以有另一種理解:是羅切斯特霸占了妻子伯莎的財產,並且把她關起來,聲稱她瘋了;從此拿著她的財產,在外面不斷地尋花問柳,一腳還踏幾條船。


說一個女人瘋了,男性家庭成員便可以為所欲為了。

素食者》《植物妻子》就是如此。女性被像工具一樣漠視,永遠沒有機會說話。只有瘋了,不再提供服務了,才能引起家人的注意。

03

好好的,不知道怎麼就瘋了。這種表述,有沒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

是的,還是東亞女性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前幾年,韓國女作家趙南柱有部大熱的作品《一九八二年生的金智英》。裡面的金智英也是,中產家庭,無憂無慮,好好的日子不過,聽到別人說一句“媽蟲”,忽然開始思考了,就百般不自在。

這是瘋了。

《出走的決心》裡,李紅十幾年沒出門,想好好休息一下,也會被斥責:好好的日子不過了?

就連泰國今年的票房冠軍電影《姥姥的外孫》裡,姥姥去找親哥哥討回自己本應有的繼承權,也一樣被視為無事生非;當然,她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對自己的女兒的,兒子繼承遺產,女兒繼承癌症,但養老送終,又是女兒單方面的義務,這被命名為“媽媽對女兒的愛”。

一半人類的命運,又豈能辯解說是少數,不值得寫?尤其是,這種命運正是另一半人施加的,更是所有人都休戚與共。

現在,有“東亞女性命運共同體”的說法,就是因為,這種文化上頗有相似之處。不僅在於顯見的父權制的壓迫,而且這種壓迫還體制化了,女性往往在這種嚴厲的規則當中,肢體僵硬,機械行動:《素食者》與《植物妻子》,都是這種體制化的外形表現。



近些年,韓國湧現了很多聲譽很高的女作家,金愛爛、申京淑、趙南柱、孔枝泳等等。她們確實是在關注女性話題,但同時,也展現了對社會深刻的洞察力。

性別問題,就是最大的社會問題,最大的階級問題。比如,孔枝泳的《熔爐》,可謂是家喻戶曉,不僅拍了著名的同名電影,還倒逼韓國推出了“熔爐法案”,小說改變社會。

又回到那個問題了。為什麼女性的寫作得不到承認呢?這裡,是有一套邏輯體系的。

英國作家、文學批評家弗吉尼亞·伍爾芙分析得對:

女人的價值觀經常不同於男人的價值觀,這是很自然的事,但占上風的是男性的價值觀。簡單來說足球和運動非常重要,追求時尚和買衣服者簡單無聊。評論家會這樣說,這是本重要的書,因為是關於戰爭的書;這本書不重要,因為寫的是女人在起居室裡的情感。戰爭場景比商場裡的場景更重要。

女作家愛麗絲·契斯勒一針見血說:

男人可以不把女性的痛苦當做人類的痛苦去體驗,不是人類的,因此也不是男性的。女性的痛苦和降臨在男人身上的痛苦相比沒有那麼重要,也沒有那麼具有威脅性。

被看見,是活著的重要意義。女性不被書寫,不被看見,漸漸“工具化”“植物化”,本來就不該是她們的必經之路。



圖/圖蟲創意

不過,現在的諾貝爾文學獎當中,已經看到改善了。

自2018年至今,7屆諾貝爾文學獎中有4屆都頒給了女性作家。而在此之前的100多年中,僅有14位女性作家獲獎。

現在的這種改變,這不是為了什麼平衡,而是為了公正,公平。

以前一年接一年、接一年、接一年,全都是男人,大家從未覺得男作家多了不對。“僅男作家”,既是因為社會發展不均衡、導致無法產生更多頂尖女作家,也是評獎有歧視。

現在,女性的寫作機會多了,空間大了,頂尖作家多了,兩者比例漸趨接近,平等,甚至超過,這才是正常現象。

希望更多的女性作家能受到韓江的激勵,創作出更多好作品。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