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長城: 紐約時報:中國邊境"新長城"蠶食尼泊爾領土?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希爾薩的尼泊爾准軍事警官。由於擔心失去北京的經濟優待,尼泊爾官員往往會淡化或否認邊境糾紛。


“像尼泊爾這樣的弱國,”賀博然說,“由於與中國的實力懸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如果中國不為侵犯其最弱小的鄰國而付出代價,北京就會更加有恃無恐地威脅該地區的國家,”他還說


尼泊爾外交部長阿爾祖·拉納·德烏巴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她沒有收到關於與西藏接壤邊界問題的投訴,政府的重點更多地放在與印度接壤的南部邊界,那裡有更多尼泊爾人居住。

“我們並沒有認真考慮過關注北部邊境,至少我沒有,”她說。

絕密報告

從胡姆拉地區的首府西米科特到邊境村莊希爾薩的距離是48公裡。但開車前往這個與西藏接壤的邊境地區需要在崎嶇坎坷的岩石地形上顛簸10多個小時。胡姆拉與尼泊爾的國家公路網並不相連。汽車和重型機械必須空運過來。

胡姆拉的喜馬拉雅山口海拔近4800米。致命的高原反應有可能會突然出現。三年前,一個由尼泊爾內政部官員、政府測量員和警察組成的實況調查團的成員來到了這個尼泊爾最貧窮、最不發達的地區。

他們拿著一張上世紀60年代尼泊爾中國正式達成邊界協議時的地圖,著手調查官方地圖是否與實際情況有出入。調查團成員長途跋涉到偏遠的界碑。他們與犛牛牧民和藏傳佛教僧侶聊天。

最終,他們向尼泊爾內閣提交了報告。然後報告就消失了。公眾無法看到這份報告。幾名知情人士說,就連高級官員和政界人士也被拒絕翻閱。


保密的面紗延伸到了調查團攜帶的那份歷史地圖上。調查部門的員工說,他們被警告,分享這幅地圖可能構成泄密——對於一幅在美國檔案中可以找到的地圖來說,這樣的警告顯得很奇怪。

時報獲得的一份報告副本顯示,政府代表團記錄了中國的一系列小規模邊境侵權行為。報告中還貫穿著對中國更宏大的地緣政治意圖的擔憂,以及對惹惱尼泊爾的這個強大鄰國的恐懼。

尼泊爾地處內陸,是一個人口3000萬的欠發達小國。該國政府由一名共產黨人領導,他在今年取代前毛派反叛分子出任總理。在意識形態和經濟上,尼泊爾嚴重傾向於中國,盡管它仍在鄰國印度的影響范圍內。


報告稱,中國在希爾薩及其周圍的幾個地方修建了防御工事和其他基礎設施,包括監控攝像頭,這些設施要麼在尼泊爾境內,要麼在兩國之間的緩沖區內,根據雙方的協議,兩國不得在緩沖區內進行建設。報道指出,中國的邊防人員占領了一條從卡爾納利河引水的尼泊爾灌溉渠,但在尼泊爾的檢查團到訪時,中國人撤退了。



報告稱,中國軍隊非法阻止居住在尼泊爾境內靠近兩國邊界的藏民放牧以及參加宗教活動。這些限制活動將習近平在西藏的鎮壓運動延伸到了其統轄范圍之外。

該報告指出,尼泊爾中國迫切需要解決各種邊界爭端,但自2006年以來,包括聯合檢查在內的解決邊界問題的雙邊機制一直停滯不前。

擔任尼泊爾外長至今年3月的N·P·薩烏德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雙邊“經常舉行邊境會議”。

但薩烏德的一名副手告訴時報,邊境檢查已經有17年多沒有進行過了。當被問及此事時,薩烏德修改了他的說法。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2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