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變性: 性別可以被強行更改嗎?世上最成功變性人之死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年幼的布萊恩(左)和布倫達(右)|Dailymail


莫尼總結,布倫達成功成長為一個女孩,“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在一個正常孩童身上,性別身份在出生時是開放的,這點與出生時性器官發育不全的孩童,以及出生前雄性激素暴露過多或不足的孩童相同,而且性別身份的開放至少持續到出生後一年”。

這項研究引起了轟動。莫尼登上了《時代》周刊和《紐約時報》。年幼的布倫達接受了無數的采訪,被反復詢問作為女孩是怎樣的感覺,她渴望什麼,她想象著怎樣的未來,是否包括與一位男士結婚的計劃……這個案例甚至被寫進許多性別研究著作和教科書中,被當作支持性別社會決定論的證據。


然而,這份備受關注的病例報告到此就沒了“續集”。莫尼的追蹤觀察僅持續了9年,按理說,等兩個孩子進入青春期,才是繼續證明莫尼的“成功”的好時機。

在大衛進入青春期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如果不是莫尼的“對手”插手揭露真相,也許大衛的故事就到此為止了。

新名字的故事

在莫尼的實驗“大獲成功”的同時,夏威夷大學的心理學家米爾頓·戴蒙德(Milton Diamond)也在關注著這一切。戴蒙德是生物學家出身,他支持性別的生物決定論(先天論),是莫尼長期以來的競爭對手。90年代,大衛的病例輾轉來到他的手上,他才發現,莫尼隱瞞了這個故事的真相。

與莫尼公開發表的論文相反,大衛並沒有順利接受自己的新身份。從兩歲起,他就開始表現出對女性身份的反感:他總是撕扯自己的裙子,和布萊恩搶那些“男孩子的玩具”,而且更喜歡站著小便。上學後,他更是因為偏男性化的外貌和古怪的舉動遭到其他女孩的排斥和霸凌。




童年時的布倫達|OWN/YouTube

莫尼要求賴默夫婦對孩子嚴守大衛曾是男孩的秘密,並想盡辦法試圖說服他接受女性身份。莫尼找來男跨女跨性別人士,對布倫達宣講成為女孩的好處。為了讓大衛繼續接受陰道建造手術,莫尼給他看成年人的裸體照片,甚至包括一個女人分娩的照片。莫尼對他保證,如果他接受陰道手術,將來或許也能生育。

這一切於事無補,反而將一家人推向了痛苦的深淵。大衛的母親因為內疚而試圖自殺,父親開始酗酒;布萊恩感到自己在家裡被忽視,患上了抑郁症,並開始濫用藥物。而大衛本人越來越抗拒莫尼的定期檢查,在13歲那年試圖自殺。


當地醫院的醫生和咨詢師團隊決定出手幹預,最終成功說服這對父母對大衛揭開真相。他立即擁抱了自己的男性身份,把名字從布倫達改回了大衛。

“突然間我的一切感受都說得通了。我不是什麼怪胎。我沒發瘋。”大衛後來回憶道。

大衛開啟了另一段漫長的旅程。他停止使用雌性激素藥物,轉而接受雄性激素治療;他還要切除已經開始發育的乳房,接受陰莖再造手術。新的焦慮也隨之而來。大衛開始擔憂自己將來能不能結婚,能不能成為一個“正常”的男人。二十幾歲的時候,他兩次試圖自殺。

與戴蒙德交流後,大衛得知自己的經歷已經被當成某種性別轉換操作的典范,應用於治療性發育畸形和生殖器官損傷的嬰兒,他感到十分憤怒,決定對世界揭開真相。於是,戴蒙德於1997年3月發表了對大衛的評估報告,再次引發學界震動。大衛本人了登上一系列紀錄片,並接受了《紐約時報》記者約翰·科拉品托(John Colapinto)的深度采訪,科拉品脫將他的故事寫成了《回歸自然》(As Nature Made Him)。


1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2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