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變性: 性別可以被強行更改嗎?世上最成功變性人之死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00年,大衛·賴默接受電視采訪|OWN/YouTube


大衛的自述還對莫尼的學術誠信乃至道德提出了指控。他回憶,自己年幼時常常被要求對進行隨訪或關注這個病例的醫護人員脫下衣服,展示性器官;莫尼還曾經讓他和雙胞胎兄弟模仿性行為的動作。用今天的標准看來,這樣的行為是對兒童權利的嚴重侵犯。

我們如何想象性別


這次“反轉”為生物決定論扳回一城,卻並未完全駁倒社會建構論。

在戴蒙德和科拉品托看來,大衛從小就有表現出典型男性行為的傾向,這說明性別中肯定有某些和基因有關的東西。

但是,著名性別研究者朱迪思·巴特勒(Judith Butler)指出:“這個故事還存在另一種解讀,它不肯定也不否定社會建構,不肯定也不否定生物本質。”

在巴特勒看來,性別不僅包括我們的自我認知,也包括我們如何對他人展示自己,這就是性別的表演性(performativity)。她在《消解性別》(Undoing Gender)一書中深入探討了這個案例。她指出,盡管大衛的父母和莫尼的團隊為他灌輸了大量關於女性身體、女性社會規范的知識和理念,他們忽略了一個關鍵,那就是大衛本人對性別的認知和感受。根據大衛在采訪裡的一段自述,巴特勒評論:“大衛知道存在著某種(性別)規范,他應該符合這種規范,但他又始終無法符合這種規范。”


從小到大,大衛的一舉一動都被置於性別規范的評價之中。正如巴特勒指出:“看到兒子在玩紡紗或者女兒在玩卡車,父母們都會急著帶他們去看性別認同診所嗎?”一個普通的小女孩也可能不喜歡洋娃娃而喜歡卡車,也可能長得比其他人肩膀更寬、身材更壯,但是在年幼的大衛身上,這一切都成了證明她不是一個“標准女孩”的證據。當真相揭露之時,那些不符合規范的行為頓時都有了合理的解釋,但是大衛又要面對難以修復的生理上的殘缺。



喜歡玩小汽車,就不是“標准女孩”了嗎?|Unsplash


大衛成年後短暫地過上了一個普通男人的生活,他去了一家屠宰場當清潔工,和一個帶著三個孩子的女人結婚了,她並不在意他的身體殘缺。但他仍然無法擺脫早年經歷留下的陰影。

38歲那年,在連續經歷投資失敗、婚姻破裂、兄弟自殺身亡後,大衛離開了這個世界。記者科拉品托寫道,得知消息那一刻,“我震驚了,但並不感到意外”。

大衛的一生兩次轉換性別,有過四個名字:他出生時叫布魯斯,失去睾丸後成了布倫達,在醫學文獻裡的化名是瓊,對世界公開身份時是大衛。盡管性別只是人的一個面向,但是在父母和醫生眼中,他起初是個殘缺的男孩,然後長成了不順從的女孩,最後成為不標准的男人。

終其一生,從未有人將他當成一個完整的人。
1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2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