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長津湖: 美老兵憶長津湖戰役 駁斥中國電影這情節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軍隊的損失更加慘烈。2021年10月發表在《華夏》網站上的一篇有關長津湖戰役中方指揮員宋時輪和韓戰的文章引用中共黨史出版社《開國第一戰》一書當中的數據記載:宋時輪領導的第九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戰斗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其中救治無效死亡的約3000人),凍死約1000人,累計減員48156人,減員數量占總數的32.1%。文章並記錄說,宋時輪自己在回憶錄中形容長津湖戰役“艱苦程度超過長征”。


陸戰一師官兵在長津湖戰役期間的表現如今不僅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驕傲,也是美國近代軍事歷史上的一個亮點。陸戰隊駐扎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營地的執行官萊恩·阿奈斯中校(Lt. Col. Ryan C. Anness)2024年10月在接待長津湖老兵們到營地來做客期間對美國之音表示:“我參加過阿富汗戰事,那時候還曾抱怨當地氣候炎熱,但是跟長津湖戰役期間的極端困難條件來說,阿富汗真算不了什麼!”

中共黨史資料顯示,打敗、全殲陸戰一師,當初正是當時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給參加長津湖戰役的“志願軍”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志願軍”副司令員宋時輪下達的具體指令。


“他們知道如果能夠我們徹底殲滅,就會贏得朝鮮戰爭。但是他們沒做到,”長津湖戰役擔任彈藥車駕駛員斯班戈爾74年後在陸戰隊華盛頓營地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說,“我們打出了重圍。贏得了長津湖戰役,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那是我一生當中感到最為驕傲的時刻,因為你知道,任何一刻,你都有可能戰死;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被團團圍住,我們知道他們一旦在我們的防線中找到某個漏洞,就有能力把我們殲滅,但是我們的防線一直是強有力的,他們最後無以為力。”斯班戈爾說。他說,因為自己是開彈藥車的,有步兵保護,他並不擔心自己被敵人抓到,但酷寒讓他擔心。“不能深呼氣,只能做短呼吸,要不然喉嚨就凍上了。卡車的發動機也不能停,一直開著,因為不能讓它凍上。”他說。

得知中方將自己描繪成勝利者,在當時陸戰1師師部所在地下碣隅裡負責反阻擊的機關槍手柏博爾說:“其實他們(那些參戰人員和決策者)自己心裡明白是怎麼回事,”他接著說,“他們那時候集結了那麼多的兵力,可以說是竭盡了全力,想把我們打出去,但是並沒做到。八個師打到後來剩下六個師。”

柏博爾說,通過韓戰,中方應該意識到,美國決意要留在那裡,而且也成功做到了這一點。“而他們呢?除了讓自己的官兵大批陣亡以外,還有什麼成績可言?”他說。

魯迪·米肯斯(Rudy B. Meekins)參加長津湖戰役時只有19歲。他和他所在的部隊遭遇共軍阻擊,多處受傷,被授予四枚紫心勳章。


他對美國之音說:“敵人的兵力比我們要多出八到十倍。那裡是他們的地盤,地形、地勢都對他們有利。他們事先埋伏在那裡,占據了山上有利的位置。在這種高度不利的情況下,我們還沖出了重圍,並且在突圍的過程中,消滅了他們相當一部分力量。在我看來,我們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中方自有他們的說法。”

驕傲永存


陸戰一師不僅突破志願軍9兵團16萬人的圍追堵截,成功抵達東海岸的興南港。另外,他們還幫助撤走了跟在他們後面、矢志逃離朝鮮的近10萬朝鮮難民。他們當中,就其中包括後來成為韓國總統的文在寅(Moon Jae-in)的父母。

長津湖戰役至今是海軍陸戰隊的驕傲。在華盛頓美國海軍陸戰隊紀念館周邊的草坪上有長津湖老兵們(The Chosin Few)豎立的戰役紀念碑,紀念碑的雕刻上記錄著戰役的場景。那裡幾乎是韓國總統訪美的必到之地。

目前,全美各地仍有六、七個長津湖老兵俱樂部分布在各地,仍有300余名長津湖老兵健在。

在2024年於華盛頓舉行的紀念年會上,總部在首爾的韓國跨國公司Dongwon贊助了晚宴。面對1950年去到朝鮮半島、征戰長津湖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和他身旁坐著的韓國公司的主管,在這家公司任職的肖恩·麥肯錫(Shaun McKenzie)告訴記者說:“我叔父當年也曾參加韓戰,多年來我一直不明白他為什麼要去參戰;今晚,面對這些老兵,和我身邊的韓國人,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盡管我叔父多年前已經去世了。”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8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