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無差別襲擊"惡性傷人案頻發背後有何原因?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研究社會發展以及犯罪學的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鍾華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表示,過去在中國生活感到絕望的人部分會選擇自殺。“社會邊緣的人其實是會選擇自殺,但是大家都不太關注。”


她指往年選擇自殺的人群通常都是沒有聲息,惟當“個人式的恐怖主義”事件開始出現,由於事件有著公共性,導致傳播力度廣泛,“微信、微博、小紅書傳播得極快,他得到了這麼大的關注,其他人本來想自殺的,就會想反正都要死,不如死得轟轟烈烈,多拖幾個人下水。覺得社會對他不公平,就做了這種事情。”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發生持刀傷人事件中,一封被指是21歲的徐姓犯罪嫌疑人的遺書在網上廣泛流傳,裡面提及“這個世界需要被改變,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我寧可死也不願再被壓榨與剝削,我希望以我的死推動勞動法的進步。”BBC無法獨立核實這段文字的發布時間和來源。


這種“報復社會”案件的頻繁發生,鍾華指背後涉及傳播之後帶來的模仿效應,“這部分人本來就絕望了,另一方面看到了一個模式,有一種模仿的效果。”她指這種後續的模仿效應在過去亦不罕見。

她也觀察到今年類似的案件發生得更為頻密,指往年在社會上處於邊緣狀況的人可能還存在一些希望,但伴隨整體經濟情況下行,“今年是格外的絕望,會有一種悲觀的氣氛,很大程度就是他們沒有收入,生活上出現一些問題。”

威脅社會穩定?




圖像來源,Reuters

珠海慘案發生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要依法嚴懲凶手,並指示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深刻汲取教訓,加強風險源頭防控,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嚴防發生極端案件。隨後網上流傳多個社區被要求排查轄區內的“八失人員”以及“三低三少人員”。

“八失”指投資失敗、工作失業、生活失意、情感失意、關系失和、心態失衡、精神失常和年少失管;“三低三少”則指經濟收入低、社會地位低、社會聲望低、人際交往少、流動機會少和疏導管道少。此外無婚姻、無子女、無工作及無房子的“四無人員”也被中國官方列為重點關注對象。


鍾華注意到很多案件的罪犯都是年齡50歲左右的男性,不少之前都沒有刑事犯罪記錄。她認為這些人士需要多加關注,“之前是把他們漏掉了,他們孤單地生活在一個地方,也不會主動尋求幫助。”目前進行的社區排查,她認為之後需要的是對症下藥,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援助及制定相關政策。

慕容雪村認為,事發之後的排查是官方為了摸底、掌握情況,把該類人士視為嫌疑人員,“掌握這些人的動向,是為了控制”。而這種手段“進一步消耗更多政府資源來做與經濟無關的事情”。

他也承認,在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企的環境下,難以有更好的防范方法,而目前彌漫在社會的絕望及憤怒情緒,也需要時間來逐漸減輕。“在接下來的一、兩年裡,中國人可能不得不生活在這種情景之中,隨時會發生像這種恐布襲擊(的事情)。”

鍾華表示,目前的處境也是現代化發展所面臨的狀況,“每個人生活都很stressful、卷、各方面的,生活愈來愈不易。”她指近20年來傳統的罪案正遂漸下降,惟在發達國家有三類型的罪案是不斷增加,包括由個人發動的反社會恐怖襲擊、詐騙、毒品。2023年,中國最高法院副檢察長孫謙在新聞發布會上曾稱2022年起訴殺人、搶劫、綁架等暴力犯罪人數為近二十年來最低,嚴重暴力犯罪起訴人數由1999年25%下降至2022年3.9%。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