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兒子靠不住,農村現在流行養女防老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不過,甘穎通過調研發現,女兒養老的出現,除了個體的情感外,也牽扯了一些時代因素。


“女兒養老的形成,最主要還是現代性導致的。”甘穎說,這種現代性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

從社會變遷角度看,主要是由於打工經濟的興起和村莊孝道文化的衰落。在以前的孝道倫理中,“養兒防老”是主要觀念,意味著兒子要承擔父母的養老責任,也繼承家庭財產。而隨著打工經濟和城鎮化的興起,這種孝道倫理的公共性在村莊慢慢瓦解了。因為村裡平時沒什麼人,大家也不太在乎村裡人的評價。即便有人出來勸說也意義不大,如何養老已成為各家庭內部的私事。




隨著城鎮化的興起,孝道倫理的公共性在村莊慢慢瓦解了/新華社記者陳鍾昊攝

“我當時調研的村莊有7個村民小組,其中有一個村民小組34戶人家,除了4戶沒有女兒的家庭,其他所有家庭的父代都願意讓女兒參與養老。”甘穎說,在上一代,女兒養老就意味著兒子不養老,這是讓一個家庭感到恥辱的事情,會被整個村莊所嫌棄。“兒子滿月紅,女兒一場空”是村子裡的一句老話。

從家庭內部的角度看,少子化傾向以及夫妻關系的平權化,即女性地位的提升,使得女兒這個角色和身份,可以擺脫原有家庭倫理的束縛,有了參與養老的可能和選擇。

甘穎表示,計劃生育使得整個農村少子化,客觀上沒有那麼多兒子參與養老,“以前可能有三四個兒子,輪流給父母養老,不需要女兒來養老”。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兒一女,而且現在的兒子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壓力,投入到父母養老中的資源和精力有限。


女性地位提升,主要表現為她們在家庭中經濟地位的提高。甘穎告訴南風窗,以前,家庭收入主要靠男性,但現在打工經濟興起,市場機會變多,大部分女性都會進入勞動市場,有一定的經濟收入。有了經濟收入的女性,在家庭中有較強的話語權,錢怎麼花不再由男性決定,而是自己支配。



有經濟收入的女性,在家庭中有較強的話語權/《上有老下有小》劇照


陳琳和孫麗雲有同樣的感受,她們現在之所以能參與父母養老,主要是因為有了自己的收入,而且在自己的小家庭中,由她們話事。

孫麗雲現在的薪資,是丈夫的兩倍,家裡兩套房,多數錢也是她出的。多年來,她給父母花了不少錢,但她丈夫和公婆從未在明面上有過怨言。?

04

女兒養老並非兒子不養老

盡管陳琳和孫麗雲參與了父母養老,但她們各自的兄長,並未完全置身事外。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