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瓊瑤風雨飄搖的晚年,她的人生沒有一敗塗地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據台媒報道,今天下午1點22分許,知名作家瓊瑤在家去世,享年86歲。


她在社交媒體留下了一封“遺書”:

“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


......

不要為我的“死亡”悲哀,為我笑吧!生命的美好,就在於“能愛、能恨、能哭、能歌、能說、能跑、能動、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能嫉惡如仇,活得轟轟烈烈...... 這些,我都在有生之年,擁有過了!我活過了,不曾辜負此生。””



還記得幾年前,她在談及自己的人生時,用了一句非常悲觀的話——“我的人生,一敗塗地。 ”

那時候,她因為一段感情,背上了小三的罵名,各種負面評價侵入她的生活。

今天在看到這封“遺書”的內容時,我真的很替她高興,無論最後是什麼原因讓她選擇結束生命,在最後時刻,回顧起這一生,她仍給出了正向的評價。對於她自己,她是滿意的。

60部小說,其中55部被改編成電影,34部改編成電視劇,毫不誇張地說,80後和90後這兩代人,大多是看著瓊瑤的小說和影視劇長大的。

這一生,有這樣的成績,值得滿意和驕傲。

作為一個看過瓊瑤無數電視劇的90後,就借由今天這篇文章,跟瓊瑤阿姨道個別吧:

這世間,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但如火花一樣,盡力燃燒過,已然足夠。

01

提到瓊瑤的成功,除了歸功於她本身那些波瀾壯闊的經歷外,還不得不提一個叫平鑫濤的編輯做出的“貢獻”,他既是她的老公,也是 “瓊瑤王國” 的直接推手。

如果不談世俗眼光和道德底線,瓊瑤和平鑫濤的婚後生活,還是很令人羨慕的。

他們的經濟基礎很好,在結婚的第二年,就買下了一套如今市值高達5億、占地600多平米、還帶了一花園的7層別墅。

而這套獨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 “可園” 。



從1980年到2022年搬離前,她在這裡住了40多年,也嘗遍了人生百態。

好在平鑫濤懂她,也愛她。

她在院子的涼亭裡寫稿,他就給它裝了個紗門防蚊蟲,哪怕看上去顯得不倫不類;她喜歡揚州庭院裡的橋,他就托揚州庭院專家定做了一個運到自己家;她喜歡打保齡球,他直接在家裡蓋了個保齡球館供她娛樂;她喜歡看電影,家裡的地下室便成了有著80英寸屏幕和環繞音響的電影院。







經過時間的洗禮,如今的可園在周圍高樓的環繞下,顯得有些破敗,頗具城中村的既視感。

而被布置成蘇式庭院的花園,則是兩個人攜手打造的。

園子是瓊瑤布置的,一磚一瓦、一橋一木、一花一草都極具婉約的古典江南風情。

裡面的植物是平鑫濤從各個花草市場,乃至於國外收集的,花了重金,只為瓊瑤的一份“熱愛”。







逛完園子走進7層樓內,一層客廳雖然被圍上了一部分,但來訪的人依然能窺見她當年居住時的樣子。

這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舊式住宅,磚紅色的皮質沙發呈合圍式擺放在一起,搭配石材地面、紅木家具和巨型山水畫,大氣又知性。





周圍的擺設,都是她當年影視劇中的服飾、劇照和書籍手稿。







在“可園”裡,瓊瑤度過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她很少出門,外面的世界對她似乎沒什麼吸引力, 因為有子孫、有愛人、有喜歡的景致的家對她來說,實在太舒服了。

後來平鑫濤去世了,瓊瑤隨著家人搬去了淡水區安度晚年。

回顧起自己輝煌的過去,她卻忍不住感慨說:“其實我的人生,是一敗塗地的。”

如果用簡單幾個字來概括瓊瑤的童年,那便是“生於戰亂,長於憂患”。

她出生於盧溝橋事變第二年,從四歲起就跟著父母從老家湖南,一路逃難至四川。

在那兵荒馬亂的時代,她已經嘗盡顛沛流離之苦,也看盡人性的善良面和丑陋面。

這些特殊且慘烈的經歷,使她成了一個早熟而敏感,堅強也脆弱的人。



瓊瑤和她的母親



抗戰勝利後,她又跟著父母,住過重慶上海,最後因內戰,又回到湖南衡陽,然後又到廣州,最終於1949年到了台灣生活。

那年她剛剛十一歲,童年結束,到了讀書的年紀。

瓊瑤學習成績並不好,對文字卻有著瘋狂的迷戀,小說專輯、唐詩宋詞什麼都喜歡。

十四歲那年,她又迷上了翻譯小說,在父親安排下,只要是假期就會整天待在師大圖書館,看遍所有翻譯小說,直到圖書館長對她說:“我沒有書可以借給你看了!這些遠遠超過你年齡的書,你都通通看完了!”



愛看書、愛文字的她,自然很早就開始了寫作,雖然那時的作品很幼稚,模仿的感覺也重,但投稿的運氣不錯,十四歲就陸續有作品在報章雜志上發表,成了家裡唯一有“收入”的孩子。

在這種有付出也有回應的良性循環下,她更加瘋狂的買書、看書,還迷上了電影,發現電影和寫作密不可分,也在心裡種下了一顆“想要成為作家”的種子。

不過,瓊瑤的母親卻不支持她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在寫作上,希望她能好好讀書參加高考,甚至每天都要對她念一遍:“你絕不能考不上大學,考不上不是你一個人的失敗,是全家的失敗。”


可惜的是,瓊瑤兩次參加高考,都失敗了,母親又要她再考,但瓊瑤知道,自己念不了書了,也決定徹底放棄考學,當一名作家。

於是,不再專注學業的她,把更多精力放在創作上後,真就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

多年來,寫盡各種人生悲歡,讓自己成了一名家喻戶曉,甚至影響了一代人的著名作家。

她的眾多作品被搬上熒幕,這才有了我們後來看到的一系列經典作品。



《婉君》





《情深深雨濛濚椃

早年間,經常有讀者和觀眾寫信問她:“你筆下的愛情,在真實的人生中,存在嗎?那些驚天動地的愛,不是你的杜撰嗎?”

瓊瑤回答說:“我生命中遇到的愛情,早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

是啊,那些藏在她作品裡的,或蕩氣回腸或如今看來三觀不正的愛情,都在她身上真實發生過。

03

如果一定要給瓊瑤打個標簽,那“愛情至上”這個主題再合適不過了, 因為她本身就是多情之人

瓊瑤的初戀,是年長她25歲的國文老師。

遺憾的是,這段感情並不圓滿,戀情鬧得沸沸揚揚之時,母親將老師以“誘拐未成年女孩”之名告上法庭,最終他落了個被解雇的下場。



結束了這段“驚世駭俗”的苦戀,瓊瑤高考也再次落了榜,她開始一門心思寫小說,還遇到了繼國文老師後第二個認可她的人,台大外文系的文學青年慶筠。

那個時候,慶筠已經小有名氣,作品經常被發表在報紙刊物上,但他卻對瓊瑤說,那都是騙稿費的垃圾,自己要從事真正的文學。

心比天高,自然過得清貧,瓊瑤的母親也特別反對他們走到一起。


但瓊瑤卻在21歲的年紀,一意孤行地與慶筠結婚了。

婚後的生活一開始是甜蜜的,可貧賤夫妻百事哀,無法賺錢養家的慶筠只能找了個外派到國外的活養家,瓊瑤則退回家裡一邊寫作一邊照顧孩子。



《窗外》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當時的市場特別喜歡愛情小說,於是她以自己和國文老師的故事為背景,寫下了長篇小說《窗外》。

《窗外》在《皇冠》雜志發表,接著出了單行本,立即大賣,雜志社社長兼編輯平鑫濤給瓊瑤寫信,說書非常受歡迎,一定要趁熱打鐵,多寫幾部。

這個平鑫濤,便是瓊瑤此後人生中一切故事的開端,有輝煌,也有煩惱。

而這兩個人波瀾壯闊的故事,被瓊瑤寫進了小說《在水一方》裡:杜小雙嫁給青年作家盧文友,婚後丈夫為尋求創作題材迷上賭博,最終兩人離婚離婚後,小雙在老友詩堯的幫助下開啟了作曲事業……





《在水一方》

可現實畢竟是現實。

一個使君有婦,一個羅敷有夫,無論是雙方家庭還是周圍人,都很不看好他們。

不過,在平鑫濤的猛烈追求下,瓊瑤還是不顧道德底線,一頭扎了進去。

或許是因為瓊瑤太能賺錢了,對於當時的皇冠出版社來說,瓊瑤就是一棵搖錢樹,在感情與利益的雙重驅使下,他們誰都不想放走瓊瑤,還過上了“原配兒子和小三阿姨其樂融融的生活”。

後來,平鑫濤和原配離了婚,與瓊瑤正式結為夫妻,兩個人強強聯手,讓皇冠成為業界龍頭,也締造了後來龐大而輝煌的“瓊瑤劇產業”——

從六十年代一直延續到九十年代,無論是二秦二林還是還珠格格,有無數明星從他們手中誕生。

此時,瓊瑤正值中年,也是她最風光得意的時候,事業愛情雙豐收。





平鑫濤斥巨資,為她買下有著玻璃房頂的“可園”,只為了兩個人能一起看星星、看電影、逛園子。

但“彩雲易散琉璃脆”,平鑫濤老了,身體也愈發羸弱,很快就躺在了病床上。

而瓊瑤,也開始了她風雨飄搖的晚年。

平鑫濤失智後,林婉珍出版了自己的新書《往事浮光》,正式向大眾訴說了自己多年來的委屈與退讓。

平鑫濤臨終時,她們又因“拔管還是用醫學手段延長壽命”鬧得不可開交。

同時,隨著看瓊瑤劇長大的一代人成年,大家發現浪漫瓊瑤阿姨竟是第三者,她的作品也大多“三觀不正”。

一時間,瓊瑤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頗有晚節不保之勢。





“可園”外牆上的惡意塗鴉

可她畢竟是什麼場面都經歷過的人,面對那些密集的麻煩事兒,她硬是咬牙挺了過來。

80歲左右時,又出了好幾本書,她和平鑫濤的出版社,也被實力強勁的兒媳婦何琇瓊接手,後繼有人。

隨著2022年瓊瑤搬出“可園”,它也即將被改建成14層高的電梯大廈,瓊瑤的時代,也結束了。

但她親手帶出來的眾多明星,已是整個華語影視圈裡的中堅力量,“瓊瑤女郎”也是她們最具代表性的標簽之一。

以後的江湖上,不會再有瓊瑤的身影,而關於她的傳說,卻始終存在。

這大概也剛好印證了那句話: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被遺忘才是。

當你再也見不到一個人時,你唯一可以做到的是,永遠不要忘記她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