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一年新增820萬感染者,此病兒童極易誤診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23年11月24日,華東地區首個兒童結核病艾滋臨床病診治中心在浙大兒院掛牌,面向全國接收相關疾病患兒。圖源/受訪者


篩查方法待革新

童童做了多項檢查。最終,浙大兒院團隊經支氣管灌洗液取出樣本,用Xpert證實了結核分枝杆菌核酸陽性。結核病被證實了。


此時,距離童童出現症狀已有十多天。“他的感染時間一定遠遠早於症狀出現。”李嫣說。

通常情況下,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健康人感染後,一生中會有5%-10%的幾率發病,變為活動性結核。約60%-90%的結核病患者是在感染後2年內發病。

2023年11月下旬,華東地區首個兒童結核病艾滋臨床病診治中心在浙大兒院掛牌。截至當時,該院兒童結核門診接診153人次,收治包括極低體重早產兒(1600g)合並先天性結核病等復雜高難度病例。

黃麗素介紹,兒童肺結核通常預後良好,在早期診斷、及時和規范治療的情況下,大多能完全治愈。若長期延誤診斷,尤其是5歲以下幼童,容易發展為嚴重的結核病類型,如結核性腦膜炎或粟粒性肺結核等。這可能導致長期神經系統損傷或其他並發症,甚至死亡。

“核心是要及時發現、阻斷傳播。”黃麗素說,主動篩查策略對降低兒童結核病的發病率等,意義重大。

李嫣認為,主動篩查分成兩個層面。第一是家庭內部積極、主動發現。“兒童結核病的主要感染來源是家庭中的結核病患者,尤其是父母、祖父母等密切接觸者。應該教育家長了解結核病的症狀、傳播途徑及防護措施,理解堅持抗結核治療的重要性。”


要鼓勵家裡的成年人做好肺結核篩查。有時,老慢支、肺結節等表現可能會混淆視聽,掩蓋結核病的真相。



圖源/受訪者


第二,社會層面要加強篩查意識。

2020年10月,國家衛健委和國家教育部聯合印發《中國學校結核病防控指南(2020年版)》,明確將新生入學、教職工的結核病篩查納入必檢項目。對幼兒園到高中生,體檢方法包括常規體檢,了解家族史、接觸史,進行TST或幹擾素釋放試驗(IGRA)。對有肺結核可疑症狀或TST檢測強陽性者,加查一個胸部X光片。

李嫣介紹,隨著臨床研究不斷深入,兒童結核病篩查思路也在革新。浙大兒院一直想把基於糞便的檢測用到結核病篩查中,家長、孩子都更容易接受。

2020年,中華醫學會結核分會候任主委盧水華教授團隊在全球范圍內率先提出並驗證了基於糞便樣本的兒童肺結核診斷策略。結果顯示,在呼吸道標本獲取困難時,基於糞便標本的Ultra試驗可以作為替代檢測手段。

還有報道指出,皮試試劑、尿液診斷等革新項目也在推進,未來有望實現患兒自測診斷結核病。

此外,黃麗素提醒,卡介苗保護力具有局限性,隨著年齡增長,疫苗的保護效力逐漸減弱。即使接種過疫苗兒童仍然可能感染結核病。營養不良或其他免疫功能低下孩子的易感性會進一步提升。“即便接觸少量結核菌,也可能迅速發展為活動性結核。”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