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古時普通中國人每天吃啥?你可能一口都咽不下去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古裝劇的盛宴總是令人垂涎欲滴。


精致的菜肴,考究的餐具,觥籌交錯間,仿佛古代的生活就是一場永不停歇的美食盛會。

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今天,許多人更是對古代“純天然”的飲食心生向往,幻想著穿越時空,去體驗一番古代的饕餮盛宴。


然而,這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剝去這層華麗的外衣,你會發現,古代大多數人的生活遠非如此愜意,他們的餐桌也並非如此豐盛。

真實的古代平民飲食,更多的是無奈的妥協和艱辛的求生。

雞鴨魚肉只是權貴的特權,普通百姓能吃飽肚子就已經是莫大的幸福,遇上災荒,甚至連野菜、樹皮都可能成為賴以生存的食物。

與其說是“吃”,不如說是“吞咽”,食物只是為了維持生命,而非享受美味。



古裝劇中的“華麗”,終究是美化後的影視效果,古代平民百姓的飲食,更多的可能是許多人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



現代人習慣了一日三餐,但在古代,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一日兩餐才是常態。


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填飽肚子就已經竭盡全力,一日三餐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奢望。

這種飲食習慣甚至延續到了民國時期,一些地區仍然保持著一日兩餐的傳統。

當然,歷史上並非沒有出現過一日三餐的時期,但由於各種原因,並未能延續下來,最終還是回歸到兩餐制。

食物的匱乏,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節奏和飲食習慣,"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在古代更具現實意義。


如果我們有機會穿越回古代,體驗一下平民百姓的飲食,我們會發現,他們的主食與我們今天所享用的,有著天壤之別。

我們現在所食用的各種主食,比如水稻、小麥等等。

其實到了先秦時期,我們的老祖宗們已經掌握了他們的種植技術。

這些糧食在今天看來營養豐富,但在當時,它們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談不上什麼美味佳肴。

人們將這些谷物簡單地煮熟,或者磨成粉做成粗糙的餅,就著少許野菜,便是一頓飯。

到了漢唐時期,人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糧食作物——菰。菰米口感比五谷更好,甚至得到“雕胡米”的美稱。

然而,菰米的產量很低,只有少數人才能享用。


1     已經有 4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4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至.學.湯.禮] 2024-12-14 09:58
    古代是個大概念,也分遠古中古近古,而且因每個朝代每個時期每個地域每種民族而異,食物千差萬別。這種題目就是幼兒園級別的。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0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7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