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電動車: 廣州率先求解電動車泛濫,新規能否應對失控"電雞"?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事實上,在“電雞”泛濫之前,廣州也曾經“亂”過。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城市發展,人們經濟能力提升,但廣州留存許多城中村。摩托車快捷便宜,成為人們在各城中村窄小街巷裡的代步工具。但摩托車陸續滋生不少搶劫犯罪,噪音和廢氣污染問題也被屢屢遭到詬病。於是九十年代起,中國各大城市開始禁摩,廣州繼北京之後,在2007年成為中國第二個禁摩的一線城市。

今年30出頭的毛先生(化名)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他記得當年一刀切禁摩,讓很多民眾出行受到影響,但是變革帶來陣痛很快就過去。因為往後數年,廣州大力發展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他形容“做得非常完善”,“大家就忘記了摩托車這件事。”


事實上,在禁摩的前一年,2006年廣州也出台了禁止電動自行車的規定,不過當時仍少有外賣、快遞等配送行業人員使用。至於電動自行車數量的突然噴發,毛先生感覺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時開始。

當年中國各城市實施嚴格管理,限制市民聚集出行。“大家避免聚集,少坐地鐵,但當要去一些遠的地方,單車不夠快,的士又不會常坐,”人們發現電動自行車是個便利工具,“開得快、幾千元就買到,停車又不用找地方。”

均價3000元的電動自行車慢慢開始在城市裡普及:老人騎到菜市場買菜、藍領白領也會騎它通勤、接送小孩。根據2023年廣州市交通運行數據,電動自行車日均出行量為685萬人次,比起2019年增長72%;是民眾繼步行、私家車以外第三大交通方式。



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摩托車快捷便宜,成為人們在各城中村窄小街巷裡的代步工具。廣州在2007年成為繼北京之後第二個禁摩的中國一線城市。

超速逆行、闖紅燈的日常


外賣網購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再加上市民生活模式的改變,一體兩面地帶動電動自行車熱潮,但長期以來的監管缺位,一堆亂象伴隨而來。

首先是改裝超速。電動自行車與摩托車的動力系統不同。根據中國國家標准規定,電動自行車最高設計車速不得超過25公裡每小時,重量也不高於40公斤,被劃入非機動車之列。但電動自行車要改裝解速極為容易。

今年6月份,25歲的勞立平來到廣州工作,很快就買了一台二手電動自行車。他說,商家在出售車輛後,不只會幫忙辦好牌照,如果客人要求,也會免費或收取小量加工費幫忙解速。他形容,就像“扭顆螺絲釘一樣快”。而且在網上,也有不少教程視頻


廣東省電動車商會會長藍世有表示,有過一半以上的電動自行車車主都會改裝車輛。解速以後,電動自行車的速度很容易就提高到每小時45至60公裡,不過儀盤表仍舊顯示合規的25公裡。

第二是交通法律意識低下。速度提高了,可是人們的駕駛意識並沒有跟上——駕駛者不用考駕照,就可以開上路。

毛先生說,廣州非機動車道不多,有時候會被違泊的私家車占據,部份電動自行車駕駛者會開到機動車道,也有人選擇開上行人道,“他可能覺得對自己來說安全一點,也可能(想著)別人會避開他。”他覺得這是一個認知的問題,“但如果開一部摩托車,你發現前面有的士(擋路),你第一直覺是不會開上人行道的。”

“這就是他對於道路的使用沒有概念,”張勝雄是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退休教授,在他看來,駕駛者的道路安全意識跟考駕照有一定關系。他指出,一般考駕照比較嚴格和慎重的地方,人們因為擁有基本道路認知,交通安全通常會比較好。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0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