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電動車: 廣州率先求解電動車泛濫,新規能否應對失控"電雞"?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新規列明所有電動自行車最高時速不得超過15公裡,這對外賣快遞員造成極大打擊。

台灣機車管理的啟示


今日是新規實施的第一天。勞立平說朋友群裡都發來視頻,看到大量交通警在海珠橋等重點地帶、十字路口守著,捕抓改裝誇張的和無牌電動自行車。但新規的實質成效仍有待時間驗收。

只不過無論是瓜子,還是勞立平都對新規嗤之以鼻。

“在初始階段都沒有配套的措施來規范電雞上路,已經形成習慣了,哪有那麼容易改掉的,就算要改,也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不認為他們有這麼多錢搞。”瓜子說。

當年在禁摩以後,廣州城的市況一度得以改善。如果現在仿效當年“禁電”又是否可行?勞立平覺得“一刀切不行”。他說,目前廣州電動自行車連帶很多如電池、運輸等產業,“你去打擊這些東西,會對這個行業的上下游都會產生一定的沖擊”。

至於亂象的症結,他覺得是人素質的問題,不是制度的問題。


如果把目光放到對岸,被稱為“機車大國”的台灣,可否成為一個成功管理的范例?2023年,台灣機車數量達到1449萬多輛,幾乎每10個人裡就有6人擁有機車。可是,張勝雄不認同台灣做得有多好。

他指出,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很多留美回來的政府官員都只認為機車是一個過渡的應付工具,對於機車一直以最低限度管理,“等到人民有錢了以後,機車就會被淘汰掉了”。一直到1970年代,台灣才開始對機車落實駕照管理。

張勝雄指出,縱觀GDP三萬美金以上的國家,“台灣算是機車最多的”。據他觀察,主因是都市計畫裡缺乏人行空間的設置,人們很多時候要跟在走在馬路上,跟其他的車輛競逐,慢慢讓一部份人也選擇騎機車,投入到馬路上。


但在台灣,交通部門者以汽車作本位思維,非機動車不論是車道還是停車位都跟汽車有明顯的差異。營建署道路組副組長蔡亦強曾接受傳媒采訪,他形容台灣整個道路環境處於“例外狀態”,由於道路規劃不清,汽車、機車、自行車互相擠壓空間——騎快車道的機車被迫走到慢車道,走慢車道的自行車要走上行人道。



2023年,台灣機車數量達到1449萬多輛,幾乎每10個人裡就有6人擁有機車。

在廣州,這也是電動自行車駕駛者面對的情況。禁摩以後,廣州大力發展公交,但並未充分考慮非機動車的需求,非機動車道只占城市道路不到30%,遠低於北京上海水平。加上車道很常被汽車霸占,電動自行車不得不開出去,跟汽車爭路,從而衍生各種亂象。

張勝雄覺得,很多不好的行為都是因為不公平、不正義所引起來的,管理者應該“誠實的去面對”。“只有1%人違規就應該執法,10%人違規你可能就要想一下(出什麼問題);70-80%人都違規,這一定是你的問題,絕對不是使用者的問題。”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0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