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艰难时世 2024年劳动权益事件盘点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部分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新能源车企虽未停工停产,也进行了大规模裁员和降薪。

4月15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透露该公司将裁减超过10%的全球员工,以削减成本并提高生产率。特斯拉中国区也受到影响,裁员比例超过10%,充电、销售和市场团队的裁员比例甚至达到40%-50%。国产新能源头部企业理想汽车也在5月进行了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为18%,涉及员工总数达5600人,但据多位被裁理想员工爆料,实际裁员总数或接近万人。此外,由于被裁员工转投其他新能源车企时如被对方HR得知自己是裁员离职,薪资会直接降薪20%,部分员工不惜在裁员潮中提前主动离职以放弃赔偿。裁员还存在未足额给予赔偿的情况。面对裁员引起的普遍不满情绪,理想公司选择加强安保措施。


如果说电车企业的破产和裁员是由于内部竞争白热化,面对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的大潮,许多传统的指标性燃油车企则由于没有跟上调整步伐而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5月,东风本田裁员2000人,裁员采用“N+2+1”的补偿模式。8月,东风本田再传裁员消息。此次裁员背景是汽车销量下滑,2023年1-8月新车销售同比下降19%。在自主品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东风集团面临整体销量压力,2023年首次出现亏损,亏损额达到39.96亿元。另一家合资车企大众中国也进行了裁员,主要涉及进口车业务,规模近百人。在本轮裁撤中国员工的过程中,大众中国给予他们两种选择:一是调离北京,去合肥工作;二是直接裁员,给予赔偿——最高可达N+6。此外,豪华汽车品牌保时捷中国也裁员30%,包含正式、外包等岗位,赔偿或按N+6的标准执行。

降薪潮还波及房地产、金融、科技、互联网、游戏、文化传媒等传统中高收入行业。


据财新周刊报道,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剧烈下行使建筑行业受到极大影响。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造成大量工程款拖欠,多家企业面临现金回款风险,建筑行业众多大型央国企降薪裁员、中小型民企破产倒闭,许多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受到严重影响。1月3日,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发布通告:因市场萧条,业务量骤减,公司决定精简人员,希望员工顾全大局,主动申请长假,公司将代缴基本社保。




另据多家媒体报道,年内证券行业从业人数缩减5%,42家已披露数据的上市银行中,仅有11家人均薪酬保持上涨,超过七成银行员工薪酬下滑。头部金融公司中金公司部分岗位工资传闻比此前“打三折”,或间接导致工亡事件。中金公司向红星资本局表示,网传的被裁、降薪、跳楼均为不实消息。但人均应付薪酬一度排行业第一的中金公司确实出现员工薪资大幅跳水。数据显示,其2021年人均应付薪酬为116.43万元,2023年则下降到70.04万元,累计降幅为39.84%。

彭博社称光伏行业头部企业隆基绿能将裁员近三分之一,以求在产能过剩和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消减成本。隆基绿回应称当前光伏行业面临复杂内外部竞争环境,公司为应对市场变化的确进行了相关岗位结构优化,但预计人员调整比例约为5%。隆基绿能是全球最大光伏企业,当前光伏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利润下降等挑战,去年以来,业内不乏减产、裁员的声音。今年已有多家光伏企业宣布产线停产。有媒体报道,海康威视员工透露公司10月正在进行大规模组织调整,32个研发区域收缩到12个,预计“优化”1000多人。对此,海康威视方面否认大规模裁员,并表示进行了正常的经营策略调整。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9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7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