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深夜八卦: 明星趙露思抑郁背後:揭秘中國娛樂資本的盤剝真相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C公司面對的市場環境並不友好。從全球范圍看,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場域,市場風向不斷變化,資本之間兼並重組不斷。在這裡,幾家寡頭周邊聚集了大量小而靈活的企業,後者相互搶奪生意,隨時面臨破產。中國的情況則更令人擔憂。國家雖然大舉推動文創產業的發展,但諸如版權保護等制度規范尚待優化。行業大舉發展之時,資本間的競爭卻無序而殘酷,雖然項目與商機俯拾皆是,但風險也隨處可見。此時,市場各方小心翼翼、各逐其利,位於上游的播出平台毫不手軟地將風險轉嫁給了下游制作公司。


從2012年開始,C公司針對某檔知名綜藝節目與Z電視台簽訂了對賭協議:節目雖能在Z台播出,但由C公司承擔節目制作的所有成本與投資風險,只有在收視率超過特定比例時,制作方才能參與利潤分成。C公司步入了一場豪賭,這背後的資本邏輯昭然若揭:要麼贏得盆滿缽盈,要麼輸得片甲不留。

為了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大多文創企業使用了“自由職業者”、“玩工”等免費勞動者進行生產。當然,這裡還是實習勞動的重災區。實習生也被稱為“學生數字勞工”、“看不見的勞動者”和“希望勞工”。C公司的情形也與此類似。其正式員工限制在300人左右,為了完成不成比例的任務,公司招募了大量項目實習生。項目實習生不同於校招實習生:後者以應屆生為主,實習期結束後就能夠轉正;前者則以大二、大三的在校生為主,勞動時長以項目時間為限。


在我國目前的法律框架內,實習僅作為社會實踐,實習生也不被認定為勞動者,他們與實習單位不存在隸屬關系,其勞動亦不受《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的保護,所以企業不為其發放正式工資、福利,不為其繳納社保,也不制定與之相關的正式制度。物美價廉的“優良特性”使實習生成為節目制造業中的勞動生力軍,各制作公司不間斷地在各大網絡平台發布實習招募啟事。寒暑假等熱門檔期裡,在多個大型項目同時運作的情況下,C公司實習生數量往往在300名以上,甚至超過了正式職工的數量。

實習生由導演團隊招收、管理,後者的眼光審慎而苛刻。我經歷了兩輪面試才進入W導演團隊——這支團隊負責某檔知名綜藝節目的宣傳工作,並與騰訊視頻合作推出其線上衍生節目。與我一同進入該團隊的還有另外19名來自全國不同高校新聞學、廣播電視學或影視制作專業的在讀學生,所有人都熟練掌握攝影、攝像、剪輯等媒體制作技能。令人驚訝的是,W導演團隊只有五名正式員工——其中兩名是總導演和執行導演,其他三名員工帶領與指導實習生進行具體工作。後來,我從其中一名正式員工的口中得知,自己之所以能夠進入該團隊,是因為既會做剪輯又參與制作過一檔養生節目。


在項目制的運作方式下,對賭協議的壓力轉嫁至核心導演團隊,可想而知,這壓力最終落到了實習生頭上。W團隊參與制作的這檔綜藝節目涵蓋12期,每一期的制作都分為三個階段:前期台本制作、中期現場錄制和後期畫面剪輯。從項目整體運作上看,每階段約占一個月時間。進入項目中期後,為將就藝人時間需要兩期聯制,這意味著我們每天工作12小時,每周工作60小時左右,而周四、周五會連續工作30個小時。然而,盡管每一階段都充斥著高強度的勞動,但實習生快樂的狀態持續在線:在頭腦風暴中繪聲繪色地表演自己的提案,在幻彩繽紛的錄制現場興奮地跑來跑去,在通宵剪片時大笑。最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這檔綜藝節目的播出效果出奇的好,收視率屢創新高。


2015年,這檔綜藝節目大熱,其廣告收入超過了20億元,其中插播的60秒廣告被賣到了3000萬元的高價,W團隊制作的線上衍生節目的廣告收入也高達2000萬元。該年,C公司的營業收入超過13億元,利潤超過11億元,利潤率高達85%。但實習勞動幾乎是無薪的。在W團隊項目經費存在盈余的情況下,實習生能夠支取1000元到2000元的津貼——這低於上海市2015年每月2020元的最低工資標准,實習生們必須依靠父母倒貼生活費才能留下來繼續工作。

C公司的高收益背後隱藏了一個控制難題,即怎樣使實習生人盡其用。這一難題源於三方面因素:首先,傳統企業往往僅要求實習生承擔輔助性工作,IT技術公司會支付大學生計件工資,C公司卻需要利用無薪勞動來填補資金與勞動力的雙重缺口。這就對實習勞動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從工具理性的角度來看,大部分實習生的目的是獲得實習經驗和了解職業行情,而非奉獻全部身心。實際上,W團隊所有實習生都有在傳媒機構的實習經驗,還有人創過業。從畢業去向看,留在節目制作界的實習生僅有五名,還有七名實習生畢業後的去向與傳媒完全不相關。第三,實習生的工作動力往往由“志願者熱忱”所推動,缺乏耐久力。

綜上,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是,當企業並不提供經濟激勵和內部勞動力市場升遷激勵時,管理控制何以生效?當勞動強度令人精疲力竭時,情感整飾何以可能?當勞動合同和口頭協議都無從獲得時,雇傭控制如何實現?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25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