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深夜八卦: 明星趙露思抑郁背後:揭秘中國娛樂資本的盤剝真相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這套新邏輯中,主導性的勞動控制方式是文化性的。C公司W團隊的案例呈現出了文化性策略被用到極致時的狀況:親密關系被管理方用以進行任務指派、工作傳達、協調糾紛等管理控制;情感工作被用以營造特定的情感氛圍,進而化情感整飾於無形;情懷工作被用以激發勞動者的英雄氣概和犧牲精神,使實習生拼盡全力。當勞動控制的三個方面被天衣無縫地拼接在一起時,勞動者便毫無理由去拒絕這個閃亮的金箍。


當然,當關系、氛圍、情懷在前台笑臉迎人時,正式制度與市場競爭藏在幕後,讓實習生感到脊背發涼——如果實習生不去努力“娛樂”,就有可能被清除出勞動力市場。與文化性的勞動控制策略並肩同行的是意識形態支配。娛樂,這種基於感官刺激的體驗,一種在波茲曼筆下愉悅著人們的耳朵和眼睛、使其情感得到滿足但思想能力喪失的活動,成為了使意識形態支配得以可能的“物質儀式”。令勞動控制得以可能的文化策略同時塑造了勞動者的真實體驗,親密關系提供了愉悅體驗,娛樂氛圍引發了快樂與興奮體驗,偉大情懷引發出了崇高體驗。正是由於沉浸在崇高的娛樂體驗中,實習生對娛樂勞動的同意才得以產生。

從理論上看,“娛樂”在繼承經典勞動過程理論的基礎上,開辟著分析同意產生的新航路:從“游戲”到“娛樂”的轉變不僅指涉了勞動控制從正式制度向文化策略的轉變,更指涉了意識形態支配的邏輯從觀念到體驗、從內核到形式的轉變。經典理論認為,勞動中的意識形態運作邏輯是基於虛假意識的——它遮蔽、掩飾甚至顛倒了使它得以發生的條件,使勞動者產生了對生產中的社會關系的同意。



但在C公司W導演團隊,制造同意背後的意識形態運作邏輯是幻象——一種“意識形態的感官享受”,它瞬間點燃了勞動者的娛樂欲望,並為其指明了追尋剩余快感的道路。在其中,管理方僅需呈現給勞動者所有的精彩紛呈,勞動者自會依照大他者律令,主動擁抱他們期待的快樂與崇高。即便符號秩序受到了某種反常的征兆性因素的挑戰,它也不會動搖——因為在一個存在溝通障礙且高度個體化的後現代情境中,質疑者會作為一種“異常”被清除出系統。


悲哀的是,幻象的存在暗示出了勞動者對其本質的非知。物質世界根本就是一個悖論性和空幻性的實體,意識形態不過是使人們面對這個混亂而不致於陷入絕望的一套理解。當W女士告訴實習生他們沒有工資並不能留下時,她對無薪勞動這個現實並無遮掩。只不過相比接受殘酷的現實,實習生更願意遁入“娛樂”之中。所以,“娛樂至死”的背後是主動的逃避。在波茲曼筆下,人們從勞動領域逃到了生活領域,在娛樂性勞動中,人們在勞動過程之中尋求逃避。從這個意義上看,這種無可奈何、艱難開心著的“娛樂”比推崇通過競爭牟求勝利的“游戲”更令人悲哀。

一個實際問題是,我們要拿新狀況怎麼辦?或者說,如何改善勞動者的實際處境?今天,勞動研究的觸角尚未涉及年輕中產,但他們已經成為新產業的生力軍了。如果快樂是人性的真實追求,那麼我們要做的就並非倡導消除娛樂,而是保障新型勞動者的權利:一方面,以合理的制度供給引導良性的市場秩序,以政治環境的優化降低文創企業與創業者的風險;另一方面,通過立法來規范實習勞動,賦予勞動者與其付出相匹配的經濟酬勞,使有崇高追求的青年有足夠時間來讀書思考和休養生息。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6789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7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