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急推"全國統一大市場", 方便和實惠了誰?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不過,羅威預言,中國經濟的轉型過程耗時、且充滿陣痛,許多產業也恐“泡沫破滅”,北京須出手引導,以確保經濟不致崩盤。


羅威是中國汽車業的資深顧問,也是《Selling to China: Stories of Success, Failure and Constant Change》一書的共同作者之一。

他認為,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新能源車廠就具有頑強的競爭力,這些年來,他們已搶占跨國汽車大廠在華近三成的市場份額。不過,中國電車界因過度投資、過度供應和低價競爭,也因此面臨大淘汰和大洗牌。


羅威呼吁,歐美國家應積極引入中國的低價電動車,以加速自身的電動化進程,而不是通過征收高關稅來阻止中國產品進入市場。他認為,這種“保護主義”政策不僅會削弱本土車企的競爭力,還會促使中國車企加速全球布局。

繼去年對中國電動車加征100%關稅後,美國拜登政府於1月14日進一步出台針對中國制造的智能汽車軟件和硬件的禁令。這一政策不僅將中國電動車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也切斷了其他國家生產、但使用中國制造軟硬件的汽車銷往美國的途徑。

外商在華競爭加大

位於美國中國營銷顧問萬文忻(Bryce Whitwam)也是《Selling to China》一書的共同作者之一。他曾任偉門(Wunderman)廣告公司大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對中國零售市場有深入的了解。

萬文忻表示,他樂見中國“統一大市場”新政中提出的“做好外資市場准入減法”政策方向,這表明對外商更加開放。然而,他也強調,這些措施的執行效果還有待觀察。

他指出,經過多年的電商瘋狂競爭,中國消費者早已被“寵壞”,不打折幾乎很難吸引購買意願。此外,近年來經濟下行引發的消費降級,讓中國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尤其是在大城市中,外資品牌與本地品牌之間的廝殺尤為殘酷。因此,對於許多外商而言,中國已不再是一個輕松盈利的市場,減量、虧損甚至退出,可能成為新的行業常態。這種局勢迫使外資企業必須重新審視其在中國的營銷策略。


盡管如此,萬文忻並不悲觀。他認為,中國市場依然蘊藏著巨大的機會,只是企業需要更加精准地了解目標消費者,針對性地滿足特定市場的需求,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立足之地。

萬文忻告訴美國之音:“了解顧客群,現在越來越重要,你(外商)不能再用價格競爭了,你必須要很了解對你產品真的非常有興趣的顧客群,然後要對著這個顧客群,滿足那個(客群)市場。”

中國商、學界:新政“為壟斷資源”


雖然中國統一大市場的路走了十年,且上周明確發布55條指引後,官媒也一片唱好,大談其建設成效,不過,民間仍多有質疑,新政意在重返計劃經濟的老路。

一位因議題敏感、不願具名的中國企業主就告訴美國之音,經濟下行讓他的商貿公司現在幾乎處於歇業狀態。

他說,他在地方經營的真實感受是,中共這幾年“逐步加深加大國進民退”的步伐,讓民企越來越難生存,因此他不看好“統一大市場”新政。

他說:“統一的話就是絕對的壟斷,只能對操弄者、極少數人有利,對大多數人有害。”

一位因議題敏感、不願具名的北京金融教授也告訴美國之音,中共在此時推的統一大市場“是個假市場”,因為真正自由競爭、生產要素和人都自由流通的市場根本不須要有這樣的統一套路。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