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17家智能车企业进了ICU 有人退场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汽车智能化元年,生死殊途。


这一年,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平权”被掀起,高阶智驾“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些品牌凭借新范式青云直上。

同样是这一年,汽车行业大浪淘沙,部分玩家相继倒下,悄然湮没于时代洪流。


这些玩家是谁?故事的结局走向何方?

看了这份名单,也许你会明白。

2024,这些造车新势力掉队

角逐远未停止,淘汰赛还在继续。

据智能车参考不完全统计,2024年,有11家造车新势力在竞争中逐渐掉队,甚至音讯全无。

下面按照“掉队”大致的时间顺序,依次讲述他们造车这一路。



高合汽车

这是成立于2019年的豪华纯电品牌,起初瞄准的是60-80万元的高端市场,2021年交付的首款车型高合HiPhi X,以及2022年的HiPhi Z,售价都在这个区间。

但2021年和2022年,高合汽车的销售都没有突破5000辆,分别为4237辆和4349辆。

为提振销量,高合在2023年7月推出HiPhi Y,价格下探到33.9-44.9万元,2023年整体销量突破到约8000辆。



2024开年第一天,有消息称高合汽车停产停工,不久后公司发布公告确认停摆,之后几个月尽管尝试了多种自救措施,包括寻求外部投资,高管直播带货等等,但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到8月,一纸法院的决定书,宣告高合进入“预重整”阶段,尚有一线生机,但现在只能静等白衣骑士降临。

悠遥科技

悠遥科技,是一家2018年成立的新势力,也许很多人感到陌生,这是因为公司发展重心主要在欧洲,创始人路迪和陆斌,都来自传统汽车行业。

2019年,首款纯电小型车YOYO亮相,公司表示这是利用3D打印制作生产的车辆,可降低80%以上的研发时间和成本,还能进行换电,售价1.39-1.59万欧元(约10.6-12万元)。



2021年,YOYO正式在欧洲上市销售后,当年累计销量就达到1万辆,成为当年在欧洲销量最高的中国新能源品牌,到2023年10月,路迪透露公司已经接近财务转正。

然而,2024年4月,全体员工通过官方微信账号的一篇《告股东书》,爆料了公司实际的困境:

由于管理层的种种问题,以及融资不理想,公司强行生产大量库存,2023年底时公司现金流已接近断裂,还裁掉了全球销售团队。这家公司,也在爆雷之后逐渐没有音讯。

恒驰汽车

2019年,恒大高调入局造车,2020年推出了恒驰品牌,一辆车都没造出来的时候,巅峰市值就高达6000亿元。

之后,资金丰厚的恒大开启“买买买”模式,通过收购获得技术和造车资质,2020年一口气发布6款车型,然而,随着恒大资金断裂,恒大汽车也受到了冲击。

由于资金短缺,恒大汽车的研发团队大量裁员,一度陷入停工停产,多款车型进度延后,只剩恒驰5在推进,也是恒大汽车唯一交付的车型。



然而恒驰5销量表现始终惨淡,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交付超过1389辆,恒大汽车彻底陷入资金断裂的停工状态。

2024年9月,恒大汽车子公司,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上海)有限公司的个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了破产清算,恒大汽车也在沉默中逐渐隐匿。

法拉第未来

乐视创始人贾跃亭,2014年在加州创办了法拉第未来,已推出的只有FF 91这一款车型,概念车在2017年发布,不过因为资金紧张,一度陷入困境,当时离破产重组只有一步之遥。

好在贾跃亭拿到了一笔关键投资,公司也通过SPAC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2023年4月,FF 91正式开始生产。



2024年初,测试车在上海现身,此后FF 91开启量产,已交付13辆车,其中一辆由贾跃亭本人贡献,之后,市场上关于法拉第未来的消息,就逐渐没有了波澜。

不过就在最近,贾跃亭透露了最新进展,公司正在打造第二品牌FX6系列,计划在今年3月披露更多信息,这也将是法拉第未来翻身的最大赌注。

哪吒汽车

2014年,合众新能源成立,创始人方运舟曾在奇瑞工作16年。2018年,张勇加入担任CEO,为品牌起了一个更有记忆点的名字“哪吒汽车”,也是同年,合众新能源推出首款车哪吒N01。

之后,张勇带领哪吒继续推出了哪吒U和哪吒V车型,正式打响这一招牌,也吸引来了周鸿t、宁德时代和北汽等的投资支持。

2022年,哪吒迎来高光时刻,以年销15.21万辆的成绩,成为当年力压蔚小理的新势力销冠,但之后的两年,哪吒很快就从这个位置滑落,2020年的赴港IPO计划,也兜兜转转到2024年6月才递表。



之后公司又推出了哪吒S和哪吒GT,试图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却是没有达到预期。2024年10月,有消息爆料哪吒裁员、欠薪,也是从那个月开始,哪吒没有再公布交付数据。

哪吒汽车的故事没有结束,本身还有资质、工厂,以及10万左右的年销量,只是走向何方尚不明确,暂且躺在ICU等待转机。

极越汽车

极越汽车,前身是集度汽车,于2021年在百度与吉利联手下诞生,百度提供技术,吉利造车,创始人夏一平曾是摩拜单车的联创。

极越是最早一批搭载纯视觉智驾系统的玩家,针对中高端市场推出了两款车型,极越01和极越07。

但因为取消门把手、采用中控屏挂挡等“超前设计”,再加上24.99万-33.99万的上市价,极越01并没有打开市场销量,极越07吸取教训并价格下探,增长了一波销量,但很快遇到小鹏P7+等爆款车上市。



2024年12月,极越陷入了资金短缺的舆论当中,11日晚,公司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极越进入创业2.0阶段,车主员工围在公司大楼等待说法。

事件持续发酵几天后,最终是百度和吉利站出来,宣布车主兜底智驾以及售后,为极越的造车故事暂且画上句号。

图灵智卡

随着图森未来的造车之路宣布结束,其专注打造卡车业务的新势力Hydron,中文名叫图灵智卡,也走向结局。

2021年,图灵智卡在北京成立,由图森未来董事长、原CEO陈默带队,团队部分人员抽调自图森未来,创办第一年估值就高达10亿美元。

3年来,图灵智卡打造了两款SUV和一款皮卡车,都搭载博世的辅助驾驶功能,已来到量产前夜。



然而,2024年,由于图森未来事件逐渐走向失控,图灵智库这边的业务也随之搁浅,此后,原本专注无人车业务的图森转型AIGC。

至于图灵智卡,陈默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智能车参考,他的造车创业已结束,图灵智卡正在等待清盘出售。

合创汽车

严格来说,合创汽车的“宣判时间”是在今年年初,但实际的掉队,在2024年就成为了定局。

合创汽车原本是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联姻”,2018年由广汽和蔚来合作创建,团队里有不少汽车人才,背靠两家车企,合创成立仅2年多,第一辆车合创007就面世了。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被消费者诟病是换壳的埃安LX,销量始终惨淡,随后蔚来退出股东,由珠江投管接替,公司高管也经历了频繁变动。



接下来4年,合创又推出了合创Z03、合创A6、合创V09三款,覆盖从轿车到SUV再到MPV,以及10万-50万的价格区间,然而始终销量平平。

到2024年11月,消息称合创上海分公司员工全面裁撤,广州总部只剩约50人维持基本运营,广汽也在今年年初发布公告,宣布将兜底工资和售后,这也象征合创已从汽车行业退出。

海外市场,还有这些玩家

细数过国内玩家的历程,再来简单回顾国外这些倒下的车企,虽然他们面对的竞争没有如国内一般激烈异常,但背后的造车故事,同样值得细细揣摩。

英国滑板造车明星玩家Arrival,成立9年烧光178亿资金断链,没交付一辆车,2024年1月无奈从纳斯达克退市,并在之后宣布破产,把部分资产卖给了另一家滑板造车鼻祖公司Canoo。

然而,Canoo的造车梦也在今年戛然而止,就在不久前,这家于2017年由法拉第未来前高管在德国创办的公司,发布公告宣布破产停运。

相比Arrival,Canoo的进展要好很多,总共推出了四个系列的车型,然而商业模式却成为其最大的绊脚石,2C市场没有打通,2B市场的订单量非常有限,随着创始高管的接连出走,公司也沦为空壳。



来自美国的电动汽车公司Fisker,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是汽车行业30年老兵,造车采用“轻资产战略”,自己不建工厂,而是由Tier 1巨头麦格纳代工。

公司创立之初宣称要和特斯拉打擂台,2020年的首款车Ocean要对标Model Y,但实际2023年交付后产销平平,当年只生产了4929辆,大约是最初目标的九分之一,后来更是因为屡屡故障而被频频投诉调查,口碑急转直下,最终资金断裂破产。

还有一位突然倒地的,是美国自动驾驶明星Cruise,年底被母公司通用汽车断供,对于极其烧钱的L4玩家而言,与宣判“死亡”无异。

Cruise成立于2013年,创立之初就瞄准无人车和自动驾驶,2016年被通用汽车收购,背靠雄厚资本,Cruise推出了没有方向盘、完全重新设计的无人驾驶原型车Cruise Origin。



然而,在2023年8月硅谷全面解禁无人车仅一周,Cruise无人车就不断造成事故,Cruise因此被调查,偏逢此时Cruise发生了拖拽行人等更严重的事故,无人车运营资格被吊销,陷入了长达一年的封禁。

也正是如此,Cruise一再错过发展的宝贵窗口期,倒在L4复苏的前夜。

整体看来,车企活命的关键有三点:时机、销量和资金链。而影响销量的关键,背后原因交织复杂,唯有一点很明了:技术,才是保命的关键底牌。

留在原地的智能车供应商

对汽车行业而言,供应商本身面临行业内的激烈竞争,而车厂就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一旦倒下,供应商必须要面临接连的压力,甚至可能随之倒塌。

这一部分,我们将按照产品的不同类型,分别盘点2024年陷入危机的智能车供应商。




解决方案供应商

第一家是比较知名的禾多科技,2017年成立,据公司官网介绍,禾多聚焦高速公路和代客泊车两大应用场景,是极少数拥有全栈自动驾驶研发能力的公司之一。

创始人倪凯,曾是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的高级科学家,也是百度自动驾驶业务的重要技术负责人之一,此外,公司还云集众多人才。



2023年上海车展期间,禾多展示了一波自研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HoloArk等产品,同时官宣获得了广汽、奇瑞和东风三家大型汽车集团的定点。

但2023年,在竞争广汽的项目时,禾多败给了Momenta,并且那年7月之后,由于没能获得新的融资支持,禾多的资金链逐渐紧张。

雪上加霜的是,2024年2月,高级副总裁、合伙人蒋京芳,带着团队部分核心人员加入知行科技,与此同时,公司也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广汽作为禾多第一外部大股东和最大的客户,出手帮助禾多进行重组计划,但推进到8月时,重组以失败告终,同一个月,禾多散了大部分核心部门,并暂停了研发活动,自此陷入停摆。



另一家企业,是ADAS解决方案供应商纵目科技,提供覆盖全面自动驾驶功能的解决方案,是小米官宣造车后投资的首家产业链企业。

公司业务主要分为智能驾驶产品和解决方案销售,与自动驾驶相关研发服务两大块,前者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主要为车企提供由智能驾驶控制单元、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等硬件及配套软件,以及算法集合而成的智能驾驶系统。



纵目科技曾数次冲刺资本市场,但都以失败告终。在其披露的招股书中,可以发现公司营收增速正在逐渐放缓,但净亏损在持续扩大,并且营收严重依赖大客户。

之后,纵目科技开启转型,并行推进智驾、蚕丛机器人两大业务线,但都没能让现金流实现明显增长。

11月,纵目科技宣布因公司业务未达预期,公司资金链紧张,工资暂停发放,只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费,正在等待新的资金拉一把。

电池供应商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充电成为首要刚需,尽管有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中国玩家占据全球约一半的份额,仍有不少国外玩家想要入局分一杯羹。

然而现实,远没有预想的轻松,Ambri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2009年,麻省理工学院唐纳德·萨多威教授发明了液态金属电池,第二年,他和学生共同创立了这家公司,旨在替代锂电池。

这种电池只依赖锑(初期为镁)和钙两种矿物元素,比锂电池价格更低,且相比同等容量的锂离子电池,能够更长时间地储能。

愿景很宏大,Ambri吸引了超10亿元融资,其中比尔盖茨就投了三轮。



然而,2015年,因为实际生产镁和锑基化学物质过程存在问题,公司曾宣布裁员25%,并推迟了商用原型电池系统的计划,又在2017年转换了技术路线,却始终没落地量产。

2023年,Ambri启动了F轮融资,但领投者在最后时刻选择退出,致使融资失败,投资者也逐渐失去耐心,公司资金出现危机,最终宣告破产,被拍卖了3800万美元。

另一家是Northvolt,被视作欧洲电池最后的希望,成立8年,融资金额高达200亿美元,背靠的大众集团持有公司21%的股份。

起初,Northvolt野心很大,想从电池材料,到电池制造,再到回收,全部打造成一体化,打造出欧洲的电池产业链。

然而不论是技术还是原料,Northvolt都遇到了挑战,例如实际生产存在质量问题,良品率较低,不合格产品需要返工,很大程度拉低了生产效率。



此外,由于电池原材料短缺,还需要大规模进口,原本想要帮助欧洲车企摆脱亚洲供应链的Northvolt,反而对其依赖更严重。

因此,Northvolt的产能远远低于预期,产品只能延迟交付,并因此错失了宝马20亿欧元的大单,成为闪崩的开端。

2024年8月,由于资金告急,公司突然关闭了子公司Cuberg的研发部门,并在11月把Cuberg卖给了硅谷电池初创公司Lyten,在裁员20%仍难维持的情况下,Northvolt宣告破产。

激光雷达供应商

“去不去激光雷达”尚处争议当中,美国激光雷达最后的希望Luminar,已徘徊在悬崖边。

Luminar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是17岁从斯坦福辍学的天才少年Russell,启动资金由PayPal联合创始人PeterThiel提供,之后还得到了沃尔沃、戴姆勒的投资支持。

Luminar还定点了沃尔沃的纯电旗舰SUV EX90项目,然而量产时间屡屡推迟,首批产品直到2024年下半年才交付,到目前,这家公司的产品只在3款车上量产。



这让市场开始对其产生质疑,2024年8月,公司被曝有财务造假嫌疑,深陷舆论风波,股价更是坠入深渊,高达120亿美元的巅峰市值已缩水99%。

2024年11月,Luminar收到了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之后进行了反向股票拆分,将15股合并为1股,在纳斯达克保住了一席之地,只是有没有翻盘的机会,还不好说。

在2025年竞争更加激烈的车圈,你认为谁会下一个下牌桌?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80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4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