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第一次過非遺年的中國人,擠爆了這座縣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不是年味淡了


只是沒去對地方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800多年前,宋代詞人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一詞,將元宵夜如魚龍鬧海一般的魚形彩燈描繪得淋漓盡致。如今,這句詩詞被當代人再度引用,用來描繪歙縣嬉魚燈會的熱鬧景象。




夜幕降臨,人們跟著魚燈巡游隊伍走動。(圖/視覺中國

據記載,徽州嬉魚燈的傳統從明朝建立時開始出現。位於深山的汪滿田村民房多為木質,時常發生火災。為祈求平安,每年正月,全村人便以魚作為水的象征“興魚會嬉燈以克火災”,希望村子遠離火災,也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後來,這種有趣的活動逐漸演變成扎魚燈、鬧燈會的民俗。歙縣瞻淇村的魚燈隊隊長鄭冬蛟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小時候過年沒有其他娛樂活動,大家最期待的就是魚燈。再加上“摸摸魚頭,萬事不愁”等吉祥話,看魚燈、與魚燈互動便成為了年節之下最好的儀式感。




打鐵花與魚燈非常適配。(圖/視覺中國

觀賞魚燈並無固定點位,樂趣在於“巡游”。鑼鼓擂響,數十人抬著魚燈,按宗族年歲排好隊列,匾形燈和獅子開道,鯉魚化龍燈走在前面。每盞魚燈後皆有細鑼細鼓助威,還有各色雜燈跟隨,一路鞭炮齊鳴,鼓樂喧天。


跟著看似雜亂無章的巡游隊伍不斷游走,耳邊充滿了嬉笑鼓樂之聲,定能將城市中的煩惱一並揮走。就算只是站在高處跟著魚燈舞動,在火樹銀花間留下“人生照片”,也能收獲幾乎溢出屏幕的喜慶氛圍。



帶著魚燈看焰火,年味少不了。(圖/視覺中國

以前在各村莊中,幾乎每家每戶都傳承著扎魚燈的手藝,誰家的魚燈大,誰家的魚燈更好看,都是過節時的談資。如今雖然會做魚燈的人少了,但魚燈和節慶剪不斷的聯系,仍能每年准時地敲響在外游子們心中對於歸家的向往。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0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