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毛泽东: 毛泽东政治猎巫下的奇迹幸存者:周恩来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美国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政府学教授裴敏欣(Minxin Pei):在中国共产主义的缔造者当中,就1949年革命建国和建立新极权主义政权两方面而言,周恩来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仅次于毛泽东


周恩来的影响遍及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从1920年代末和1930年代中期与国民党政府进行的血腥生存战争,到第二次中日战争(1937-45年),以及由他出任总理一职的毛泽东时代(1949-1976年)。

尽管周恩来拥有漫长而辉煌的政治生涯,然而他的真实性格却宛如被笼罩在官方宣传的五里雾中。他对外的公开形象,即使在西方眼中,也是一名无私仁慈的知识分子,具有在艰苦条件下建立中国社会主义所不可或缺、无与伦比的行政技能。当然,这种描述符合中国共产党希望灌输给中国人民的主旋律,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从某些方面来看,在毛泽东周恩来辞世后的数十年里,周恩来留给后世的遗泽,远胜于毛泽东。毕竟,毛泽东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就连中共也不可能将他描绘成为清白无瑕的领导人。对于毛泽东最慷慨的评价,是其继任者邓小平在1980年代初形容,毛泽东的做法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

相较之下,中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周恩来描绘成一个政治巨人,没有沾染上毛泽东政权的背叛、残暴和疯狂。唯一的些许批评(据说也是出自邓小平),是称这位已故总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出于自保,偶尔得做出违心之举。

尽管中国统治者有强烈的动机,要维护周恩来做为现代史上最有道德的公仆形象;但上海纽约学历史学教授陈兼的目的却显然大不相同,他意图揭露真正的周恩来。经过多年辛劳的研究,陈兼成功的替外界填补了不少空白,让我们更了解关于这位中国在位时间最长、奇迹般地在毛泽东无情的清洗和政治猎巫中幸存下来的总理。




他始终有著满满的政治求生欲,同时又试图减轻毛泽东不稳定、灾难性决定的影响,却往往徒劳无功。

可以肯定的是,陈兼的任务相当艰钜。这是因为足以揭示周恩来毛泽东时代重大决策(从反右运动和大跃进,到发动文化大革命、林彪事件和中美和解)所扮演角色的纪录,大多数仍然是无法跨越的雷池。更复杂的是,一些最为敏感的文件,包括周恩来在罹癌濒死之际、遭毛泽东精心策划批斗下被迫发表的“自我批评”,被交给了周恩来的遗孀,而且很可能已被销毁。

陈兼的传记成功突破这些局限,提供可以深入了解周恩来复杂性格的新视角。本书呈现的是一名能力杰出、但有严重瑕疵的政治家;他始终有著满满的政治求生欲,同时又试图减轻毛泽东不稳定、灾难性决定的影响,却往往徒劳无功。正是这种双重身份,导致周恩来既是毛泽东不可或缺的帮凶,也是屈从于毛泽东的受害者。


迅速崛起

1898年3月,周恩来出生于淮安(现属江苏省),童年平淡无奇。他的早年生活深受旅居海外岁月的影响,当时中国正深陷军阀的混战之中,国力衰弱、暴力频传。1917年至1919年间,周恩来旅居日本,希望能够考上日本大学。但他因未能通过日语入学考试而被迫返回中国,却刚好赶上深具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这场运动也成为早期共产主义志业的催化剂。

1920年末,继因从事左翼活动而入狱六个月后,周恩来前往伦敦,最终落脚法国。在法国,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共产国际(Comintern)资助的专职革命者。

周恩来在1924年返国后,立即迅速崛起,年仅26岁就获得蒋中正亲自提拔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在克里姆林宫的压力下,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与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结盟,即第一次国共合作。周恩来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到了1926年12月,他已成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事部官员。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65 Seconds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