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突破血腦屏障,納米塑料已大量存在我們的大腦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微塑料(Microplastics)是指尺寸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隨著全球塑料使用量的增加,它們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到環境中。


過去幾十年,環境中的微塑料含量急劇上升。截至2023年,全球每年生產的塑料超過3億噸,其中約250萬噸漂浮在世界海洋中,是2005年水平的十倍以上。一項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上的新研究發現,微塑料和更小的納米塑料(Nanoplastics,尺寸為1到1000納米)在人腦中的積累水平高於肝臓和腎臓。

研究還發現,與2016年的樣本相比,2024年的樣本中微塑料和納米塑料的濃度顯著增加,並且在被診斷為癡呆症的患者大腦中含量更高。盡管這項研究並未確立這些塑料顆粒與癡呆症之間的因果關系,但它引發了人們對塑料暴露可能帶來的健康影響的擔憂。


科學家們雖然知道這些塑料存在於人體內,但它們對健康的具體影響尚不明確。該研究的作者之一、新墨西哥大學(University of New Mexico)藥學教授馬修·坎彭(Matthew Campen)表示:“我們認為這僅僅是環境積累的反映。人們正暴露在日益增加的微塑料和納米塑料中。”

指數級增長

微塑料和納米塑料(MNPs)可能肉眼不可見,它們來源於更大的塑料制品(如汽水瓶、購物袋和泡沫塑料容器)在環境中的分解。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就開始研究海洋中的納米塑料。

研究發現,海洋動物體內含有微塑料,這些塑料來自水體以及食用受污染的魚類。微塑料還積累在人們食用的其他動物(如豬、牛和雞)的組織中。




一張腦部的彩色CT圖像示出腦部的血管。一項新研究發現,人類大腦中微塑料的積累水平高於肝臓。 |國家地理圖片集

納米塑料也可能進入空氣中,尤其是室內空氣,由於衣物、家具和家用產品中塑料顆粒的脫落,其MNPs含量往往高於室外空氣。


我們吸入這些顆粒後,它們會通過身體進入各個器官。研究已在人類的肺、胎盤、血管和骨髓中發現了納米塑料。

202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納米塑料能夠穿過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這是一種選擇性過濾器,控制著哪些物質可以從血液進入大腦。

此前,人們認為只有最小的納米塑料才能穿過這一屏障,但這項研究發現,較大的微塑料也能進入大腦。



這幅圖展示了血腦屏障的破損情況。一種熒光示蹤劑(呈紅色)已被注入血液,正從右下角(圓形)的血管滲漏到周圍的腦組織中。倘若血腦屏障因受傷或疾病遭到破壞,可能會導致周圍組織壞死。 |國家地理圖片集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4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