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印度: "百億票房男主"哪吒其實是印度人?民俗專家這樣說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25春節檔新片總票房破100億人民幣,其中《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成為現象級電影,這一春節檔大嬴家截至周四(6日)下午票房已突破60億,並超越《長津湖》,登頂中國影史票房榜。

3歲的吒兒成為最年輕的“百億票房男主角”,也引起了輿論的討論,包括對哪吒形象追根溯源。據福建民俗愛好者張繼州介紹,其實哪吒是印度人,關於其傳說不完全是《西游記》和《封神演義》編的,而是有更古老的藍本。




《哪吒之魔童鬧海》成為本年賀歲檔票房榜首。(《哪吒之魔童鬧海》劇照)


張繼州介紹,哪吒本來是北方毗沙門天王第三子,論起來應該是印度孩子。不過作為印度天王的兒子,哪吒應當沒有“故鄉”,只是中國民間習慣給傳說人物安一個故鄉和生辰,如孫悟空那樣。其形象在唐代自西域流入,記載於密教儀軌中,後來再流入民間法術,並作為傳說人物被寫入小說。然而,其傳說並不完全是《西游記》和《封神演義》編的,而是有更古老的藍本,如宋代《五燈會元》中,“那吒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不過,這種復生說法並不見於唐時佛經,或是從某個傳說,(甚至可能是印度、波斯起源的)植入。

被問及哪吒起源於佛教,後來卻被道教“吞並”時,張繼州對這說法不以為然,稱哪吒並未進入“主流”道教的視野,他個人認為吸收了哪吒信仰的民間法教並不是道教,僅僅是和道教有密切聯系。在宋元時期,哪吒作為一個信仰對象被保留在民間法術內,稱作“哪吒法”,之後通過《封神演義》等造神小說進一步推廣。




美術作品“哪吒”形象。(信息時報)

另一方面,與很多人以為的不同,歷史上佛道從來沒有分得那麼清楚,即使是“主流”道教,吸收佛教、民間法教內容都不遺余力(如摩利支天、神霄雷法等等),反之佛教也一直在吸收這些內容。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7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