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万字长文,读懂王家卫的花样年华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作者 | 符晓,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

按:本文原名《六十年代三部曲:王家卫的时空当代性与作者策略》,载《流动的影像:电影三部曲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8),由作者授权发布,感谢王垚博士推荐。


长久以来,对王家卫电影美学的研究已经十分充分,甚至对他的诠释与过度诠释会让人们觉得厌烦,然而王家卫却又是说不尽的。

法国影评人蒂埃里·茹斯谈及王家卫曾言,“如何描述王家卫?中国的戈达尔?本土的塔伦蒂诺?留守在国内的吴宇森?这些全都不好,也没有更多合适的表达。” [1]

诚然,一个简单的标签并不能概括王家卫电影的全部内容,从《旺角卡门》 (As Tears Go By,1988) 到《一代宗师》 (The Grandmaster,2013) ,他不断地在属于自己的美学体系内寻找变化,并使每一部影片都成为文化和美学热点,成为“电影作者”,在华语电影世界尚无出其右者。




所谓“六十年代三部曲”,指的是王家卫拍摄的以1960年代为背景的三部影片,分别是《阿飞正传》 (Days of Being Wild,1990) 、《花样年华》 (In the Mood for Love,2000) 和《2046》 (2046,2004) ,《阿飞正传》中男主角身世迷离,常常在始乱终弃的放荡生活中迷失自我,最终抛开一切却在寻找生母的道路上客死他乡;《花样年华》中男女主角为了弄清他们各自配偶的婚外情是如何开始的而不断在戏中排演着别人的人生并日久生情,但是碍于道德压力最终分手;《2046》中男主人公游走于几位女性中间,并将这些女人写进一本叫作《2046》的小说以满足对逝去光阴的隐秘诉求。


其实,王家卫通过影像表现出来的内容远没有如此简单,三部曲中几乎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都存在特殊的符号学意义,这也为对王家卫电影美学的阐释提供了多重维度。

理解王家卫电影之难在于其电影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复杂性,其中混杂着艺术与哲学、断裂与连接、宏大与细微、角色与身份等诸多要素,加之升格摄影与减格摄影、特写镜头与空镜头、抽帧与静帧、闪回与跳切的不断转换,在诗性中又凭添了艺术性。

在众多显在性之间,王家卫电影对时间与空间的理解与生成无疑成为其电影标签之所在,尤其是在“六十年代三部曲”中更体现了标签性的深度与广度。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04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