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住宅區的兩人》:人總有分別,但人情味不會變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忙到不行時看《住宅區的兩人》這部劇簡直是療愈了我的心靈,每個人的性格都塑造得很好,就算有點讓人小討厭的地方都會忽略掉。第八集是推到最高潮,東山先生中暑暈倒,模糊不清地說出為什麼要救我,我不覺得一個人死在大院是不幸。這裡開始讓我認真地思考起了老年生活,自己的和家人的。難怪湖南企發文化的文案人看完後都感慨,如果我能有她們這樣的中老年生活就好了。




本劇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了曾被稱為神童的優等生太田野枝是兼職大學講師,看起來粗枝大葉,實際上認真嚴肅,離過一次婚;櫻井夏子是插畫家,然而最近剛失業,靠在跳蚤市場上下載應用程序謀生,做事一絲不苟,擅長烹飪,單身。50多歲、在住宅區出生、住在老家、單身,這樣的兩位發小,即使心有不寧也相安無事,溫暖幽默的友情日常故事。




劇集描繪了50歲的住宅生活,兒時患病的好友已經離開很多年,兩個好朋友離開住宅區又回到住宅區,賣哥哥高中的舊物,幫老人裝紗窗,去咖啡廳吃松餅。起矛盾時,當我也覺得“好過分”,在憤懣不滿中又只能無奈地原諒——畢竟只有她能和我一起回憶小空了,畢竟我們是這麼多年的朋友了,一時的摩擦在生命的長河簡直夠不上一個小水花。面臨著衰老和拆遷,還在煩惱工作,父母已經走入人生的末端,多麼真實,又那麼像童話。



這部劇是那種好久未見的瑣碎的、溫情的、輕松的、不和你講大道理,但是突然一個眼神一句台詞就把你擊出眼淚的柔軟日劇。而且真的喜歡這部劇的色調,溫暖治愈,也是一部讓人想要好好生活、關心日常和細微的劇呢。時光贈予我們的是什麼呢?不管啦,即使有偶爾的疲憊,也要大步朝前走去。街角的烤薄餅、熱氣騰騰的米飯、便利店小哥帥氣的笑容、鄰居的暖心照應、和閨蜜的傾心交談、被照顧得很好的流浪小貓、夏日斜陽和微風、冬日暖桌和水果三明治,都是饋贈啊。






看完這部劇,好似經歷了一場心靈按摩。這樣的“團地”,每個在筒子樓裡長大的中國人都不會陌生,相似的居住環境,相似的人情世故。就像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石同學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的,為什麼日劇能把現實題材拍得如此現實又如此美好?從頭到尾一點兒不給人虛假安慰,離開你的人就是離開了絕對不會再回來,結束了的關系就是結束了,突如其來拯救人於乏味生活的愛情有可能是國際殺豬盤,婆媳在同一個屋簷下相敬如賓絕對是彼此憋著委屈,55歲的女兒依然會成為父母的心病、需要勉力找到一份能夠糊口且體面的工作。即便如此,總有好事會發生吧,讓你知道來到這世間終究還是值得。




跨越21年風雨滄桑,亙古不變的依舊是女性間那溫暖又美妙的相伴情誼,仿佛得幸窺見在平行時空過上幸福中年生活的馬場和基子。縱是虛幻烏托邦又如何,不必被世俗婚戀觀裹挾,也毋須在社會時鍾催促下慌亂陣腳,能坦然面對自我堅定無悔人生路才最高,還有什麼比鄰裡和睦、密友相伴和父母康健的悠閒狀態更完美呢。最難能可貴的是男女老少對這片心靈綠洲滋生的強烈歸屬感,住宅區建築所承載的物理功能、人文精神和歷史文化變遷得到高凝煉展現,希冀戰後人民能過上豐裕且幸福生活的祈願在此具象化。



這劇簡直就是專門寫給成年人的童話故事呀。有太多太多可遇不可求的瞬間,我以為是觸手可及的生活但偏偏只能活在劇本裡。每一集都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曲終有散,人總有分別,但人情味不會變。從小一起長大又一起變老的好友,互相獨立尊重又互相關愛扶持的家人,幹燥整潔明亮的房屋,善良可愛的鄰裡,保留著過去幾十年溫馨記憶的住宅區……這些都嚴絲合縫地契合我對美好人生的期望。雖然它只展示了硬幣的一面,但是哪怕能通過屏幕感受到其中的一點也足夠令人滿足。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