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無人繼承,收歸國有"?誰在分配孤寡老人的遺產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遺產管理人難以履職的困境不僅於此。張玉霞舉例,對於管理人調查銀行流水、余額、底檔記錄等,各銀行有所不同,有的不給管理人調取,有的只能口頭告知不提供書面材料,有的必須判決上的代理律師到場調取,有的要求民政工作人員到場,有的需要死亡證明而不認可判決書所載死亡情況。對於民政部門作為管理人時,車輛如何過戶處理,車管所也暫無具體操作辦法。


她認為,問題歸根結底,是缺乏遺產管理人制度的銜接措施。也因此,她在2025年1月上海市政協會議上遞交了該制度落地實施的相關提案。

陳凱同樣發現了這一問題。他認為,目前社會對於該制度的認知仍舊不足,很多人並不了解該制度的立法初衷和本意。他曾到多地民政部門交流,發現他們面臨大量的無主財產問題,缺乏相關的配套制度、配套規章、配套政策,亦無足夠認知,履職難點頗多。


陳凱說,遺產管理人主持財產分配是有法律效力的,也解決了遺產糾紛都要上法院的痛點;將問題轉移至法院,反而增加了法律的運作成本。

而很多案件之所以進入訴訟,是因為作為遺產管理人的民政部門沒有依據去做自由裁量。他感歎,遺產管理人制度的設計初衷是由遺產管理人來做裁量的,但有的時候,民政部門不能裁量、不敢裁量、不會裁量,制度在民政部門這個環節上是空轉的。

“(葛老伯)這個個案體現出民政部門的困境,民政部門困境背後是社會治理困境。” 陳凱用“帽子下面沒有腿”來描述遺產管理人制度的現狀。



2024年12月5日,北京,中華遺囑庫公益廣告。

規則仍需細化


張玉霞認為,葛老伯的案例對於推動遺產管理人制度的發展有啟示作用。

根據此前報道,葛老伯的堂弟夫婦最開始將徐匯區民政局告上法庭時,要求分得葛老伯的遺產。其堂弟自述,自葛老伯妻子去世後,他們夫婦對葛老伯扶養較多,平時會探望、送醫、照顧,也料理了葛老伯的後事。

但法院指出,在案證據顯示,葛老伯夫婦原居昆山,老伴過世後才搬回徐匯,堂弟夫婦的扶養是從這一時間開始的。法院結合扶養時間、扶養程度等在案事實,酌情判定葛老伯的堂弟夫婦分得130萬元,即當時查明遺產中除房屋之外的全部遺產。


兩人後來發現老人名下還有一筆300萬元的存款,再次起訴要求繼承,法院審理並駁回了這一請求。這部分財產至今仍在公示期。法院於2024年8月發布財產認領公告,公告若滿一年無人認領,將依法判決這筆300萬元存款為無主財產。

陳凱指出,遺產份額的判定並無具體標准,屬於酌情判斷、自由裁量。“堂弟這種情況,可以適當分得部分財產。‘部分’是主觀的。本身法律設計的時候,這就是一個彈性條款,想要不讓這種彈性條款發揮作用,那就得自己寫好自己的遺囑。遺囑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

他強調遺囑的重要性,建議民政部門排查孤寡老人,推動其制定遺囑。“沒有這份遺囑,後續所花的社會成本是(立遺囑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張玉霞認為,對於繼承人以外盡到主要扶養義務人員的適當分得遺產份額,應當設定一定標准,由民政部門參照標准進行分配,民政部門無法分配或當事人對分配不服的,再由法院處理,減少法院訴累。例如結合是否共同生活、是否委托第三方機構照料、照顧時間的長短、出資出力情況等,設定一定幅度的標准。

她說,實踐中,有的照料人可能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出資出力、扶養時間較長,有的可能只是送進養老院,用被繼承人的錢支付養老院費用,本身較少探望、未出資出力、扶養時間較短,那麼這兩種情況適當分得的遺產份額也應當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制定細則,一方面是讓照料人獲得公平合理的回報,另一方面也從經濟角度鼓勵支持更多人去照料有需要的人。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