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细思极恐,苏州刑拘了一个唱空楼市的房产中介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月26日,苏州工业园区发布了一个通报,说有个房产中介邵某在网上发短视频


“园区房产交易大厅工作日爆满,肯定是他们花钱请的人,200块钱一天”。

经过调查,这属于不实言论,对邵某依法刑事拘留。


最后,请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

乍一看,这个通报很平常,但细细一品,突然有点脊骨发凉。

首先是“刑拘”。

正常在网上“造谣”的人,基本上都是行政拘留(最多不超过15天,而且违法行为不会留有案底,不影响考公,不影响后代考公)。

哪怕是之前在南京煽动商场有日本元素的“战马行动”,视频播放量都过千万了,最后也只是封号处理。

南京也是比较大度,没把人送进监狱。



但苏州这次上升到“刑事拘留”了。

如此一来,法律性质就完全变了。

“刑事拘留”,通常适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存在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等可能性的情况。

在适用拘留时,必须确保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且拘留措施是必要的。


一般适用有犯罪行为嫌疑人,而且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较大。

在网上“造谣”房产部门花钱请拖,就有如此大的社会危害吗?

对比青岛逆行姐把人打出血才行拘10天,苏州的这个处罚,我认为明显有些畸重。

更何况,这个短视频还标注了“虚构演绎,仅供娱乐”的声明。


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起到提醒功能了。

再者,既然造谣的人被刑拘了,那么为他提供“犯罪”工具的平台呢?那么平台的责任呢,就没有过错吗?

从社会经验讲,楼盘认购招拖,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这个中介会不会是因为自己的认知不足,随意点评了一句,主观上并没有犯罪意图呢?

在前几天,国家层面特别强调:

“对一些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

房产中介开自媒体,本质上也是为了给自己卖房子增加流量和人气,也算是一种经营行为。

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