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錯過首富神秘女富豪 互聯網創立者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隨著父親回到撫順鋼廠研究所工作,15歲的張樹新終於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不再被人欺凌。


雖然是理工科背景,可她的父親卻對古典文化十分熟稔。無論帶著女兒去哪裡游玩,他都能將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傳說娓娓道來。

父親淵博的知識也深深感染著張樹新,她從小就酷愛讀書。


張樹新在中學時讀到了作家葉永烈寫的科幻小說《小靈通漫游未來》,故事中對未來世界的想象激發了她獻身科學事業的想法。

1981年,17歲的張樹新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位於安徽合肥的中科大應用化學系,這是她的志願,也是父親的建議。

雖然遭受了許多不公的待遇,可父親依舊對事業充滿熱愛,迫切希望女兒能接班,和他一樣投身到現代化建設之中。

張樹新雖然學的是理工科,卻偏愛文學,曾擔任中科大詩社社長。

張樹新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書呆子”,她思維活躍,做事果斷,曾是中科大首位女學生會主席,可見個人能力之強。

業余時間,她不喜歡看專業書,卻酷愛讀科幻小說,幾乎看完了所有能找到的中外科幻小說。

而在漫長的從撫順到合肥的途中,她經常與共同乘坐京九線去山東大學讀書的高中同學姜作賢彼此結伴。

開學一起去,放假一起回,一來二去倆人成了戀人,談了四年的異地戀。



1986年,可能是對未來有著異於常人的憧憬,也可能是實在受不了四年的相思之苦,大學畢業後的張樹新和姜作賢剛畢業就結婚生子,過起了幸福的小日子。

因為姜作賢此時在北京已經有了工作,張樹新“夫唱妻隨”放棄了原先的工作分配,舉家遷居到了首都。


等女兒稍大點後,張樹新在《中國科學報》找到了一份記者的工作。

三年時間,張樹新從記者部、編輯部、發行部、廣告部一路幹到總編室,幾乎將報社所有崗位都幹了一遍。

結果發現一份周更的報紙,80個人一起做,其實3個人就能完成全部工作量。

這個發現讓她很沮喪,也很焦躁不安。

1989年,憑借一手好文筆,張樹新被借調到中科院企業局,負責寫企業戰略方面的報告。


那是一個空氣裡到處飄散著情懷的年代,張樹新在工作中接觸到許多優秀的業界精英,大家都滿腔熱情渴望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可惜都沒什麼具體方向。

隨著改革開放推進,知識分子也不再避諱市場,每天聊的都是如何把科技成果產業化,討論的是為何中國“沒有自己的AT&T”和“貝爾實驗室”這樣的現實話題。

正因如此,當時中科院也決定成立自己的“三產”公司,希望能力突出的張樹新來接手。

在繼續給單位打工還是自己創業之間,張樹新猶豫了許久。

直到有位老人在南海“畫了一個圈”,市場經濟正式被提出後,張樹新下定決心還是自己幹。

1992年6月,29歲的張樹新離開中科院開始創業,開辦了自己的“天樹策劃”。

3

自己幹的原因很簡單,市場經濟開放了,賺的錢都是自己的。

說是策劃公司,張樹新其實就是憑借曾經的人脈幫企業牽線搭橋跑項目,聯系中科院、計委、電子部等無比熟悉的部門。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