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电瓶车治理困局:我们还要假装它是"普通自行车"多久?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便捷、灵活、助动性等特点,迅速成为市民出行的热门选择,保有量及出行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这种介于自行车与摩托车之间的交通工具,凭借其经济性、便捷性和灵活性,正以迅猛之势改写着城市交通的生态。


几组数据令人震撼:深圳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550万辆,日均骑行量达811万人次;广州登记车辆360万辆,实际使用量超500万辆。

然而,这场交通变革却伴随着争议,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有人将电动自行车视为城市交通的“蚂蝗”,认为它吸附在城市交通的肌体上,制造混乱,主张对其严格禁止;

有人则为其鸣不平,指出电动自行车出行无路可走,亟需赋予其路权;

还有人提出,电动自行车不是自行车,应视为摩托车甚至机动车来管理!

总之,众说纷纭,这一争议话题一直都没有一个清晰的结果。

在这争议漩涡中,从小编看来,电动自行车既不是自行车,也不是摩托车,更不是机动车,它应该赋予独立身份,成为城市交通的“正规军”!

那么电动自行车为何必须“独立成军”?

一、数据证明:它早已不是“慢行交通的附庸”




由于目前国家政策仍将电动自行车视为自行车,因而在传统交通规划中,电动自行车被简单归类为“慢行交通”,与自行车共享路权。但现实数据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

1、速度与效率

目前电动自行车平均时速达20-25公里,远超传统自行车(10-15公里),接近摩托车(30-40公里)。


2、出行距离

深圳的居民出行调查,74%的电动自行车出行集中在2.5公里以内,但快递外卖车辆日均骑行距离达2.8公里,高频次、长里程特征显着。

3、路权矛盾

数据显示,深圳58%的亡人事故发生在“无非机动车道”路段,广州中山路晚高峰断面流量超3000辆——现有道路设施根本无法承载如此庞大的需求。

从这些不难看出,将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混为一谈,无异于让“汽车与马车共道”。

二、功能定位: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61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