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選秀走向幼齡化,K-Pop偶像陷入戀童迷思?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牙還沒換完,先做最年輕的女團成員。”


在金秀賢是否因戀童癖“引誘”15歲的金賽綸(已故)交往,且致其自殺事件沸沸揚揚之際,韓國電視台MBN卻在這一時期公布了名為《UNDER 15》的女團選秀。

不同於過往101系選秀卡齡在15歲左右以上的條件,這一新女團選秀規定僅限2009年以後出生、15周歲以下女童練習生報名,並在全球展開了招募。目前公布的參賽練習生信息顯示,最小參加者僅9歲(2016年生),而曾在《請回答1988》飾演“珍珠”一角的童星演員金雪(2011年生)也將參與。




從預告信息來看,這批基本上處於兒童與少女年齡段之間的練習生無一不是妝造濃郁、偏向成熟化,甚至不乏尺度較大的透視裝、性感表情、姿勢動作。即便該節目表示主旨是在尋找“K-Pop神童”,但依然在韓國本土、中國等地引發較大的爭議與批判。

不過,從K-Pop的發展歷程中不難發現,偶像們的低齡現象早已成為一條成熟的商業化鏈條,甚至早在千禧年初期便已成型。

東亞低齡偶像之風


對於早期的K-Pop粉絲而言,低齡練習生以偶像身份進入娛樂圈名利場的現象,其實並不陌生。

這股低齡偶像之風,某種程度上也是東亞偶像文化中一道特殊的“風景線”。追根溯源,還得從說爛了的日本養成系偶像文化說起,而制作人秋元康則是將未成年偶像與成年偶像之間的分界線轉變曖昧的關鍵。

最早在日本,“偶像”一詞從西方借用而來,也被多泛以用來指代拍攝服務男性消費者的色情圖片的女性偶像為主。但在上世紀80年代,隨著制作人秋元康所推出的前後擁有超過50名成員的女子組合“小貓俱樂部”,女團概念下的少女偶像以健康陽光的形象活躍,這也將“偶像”消解了一定的R18(即不適合18歲以下人群)的意味。


但即便如此,小貓俱樂部也仍偶有擦邊作品。比如代表作《不要脫人家的水手服啦》便是如此——“不要脫下水手服/連裙子都卷起來了/雖然有點害怕/還是處女就很無聊”等充滿暗示意味的歌詞。



來到上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期,早安少女組、AKB48、Hey !Say!Jump等組合活躍在主流台前,“偶像”被用來指代販賣青春、情緒服務、對標粉絲經濟的年輕少男少女,這一刻板印象也在大眾層面不斷加深。

在秋元康、傑尼斯等影響下,為了最大化偶像的商業價值,兒童入行偶像的現象也愈加普遍,甚至也衍生出了偶像養成文化,比如出身AKB48G的渡邊麻友、宮脇咲良、松井珠理奈等均是小初學齡段便成為女團偶像。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