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揭秘人形机器人训练营:24小时端茶、煎蛋、拖地…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不过,流水线更像是机器人的“新手村”,家庭空间才是“地狱难度”的考核。工业环境下,机器人的工作高度重复,场景相对单一固定。但家庭环境里,“人”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机器人撞上车间的货物没有大碍,但是不小心伤到人就会后果惨重。




本照片由一条编辑部使用AI生成


这对机器人的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现在普遍来讲,全尺寸1米7的人形机器人整机能做到这种50公斤左右,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水平。但一个100多斤的机器人摔倒了,其实很难一个人去把它扶起来,而且很可能把地板砸一个洞。”姚卯青告诉我们。

机械臂的力度堪比泰森,也是行业普遍的担忧。2022年,在莫斯科的一场国际象棋比赛上,一名7岁的男孩因为抢先一步出棋,被机器人对手夹住了手指,造成指骨骨折。机械臂自重大、速度快,杀伤力不可低估。




某发布会上,人形机器人突然抽搐摔倒


因此,给机器人“减重”(轻量化)是未来机器人量产的必经之路,更轻的自重也可以提升机器人的动作准确性。

另一个“安全红灯”来自于电池。目前人形机器人主流使用的锂电池,耗电量很大,续航时间短,大多只能持续2小时左右。春晚的舞台上,机器人表演结束后,还是需要被舞者扶着脖子下台,跳完舞累趴下的情况也常有发生。

当人与人形机器人共居的那天接近,更多的伦理问题也会涌现——机器人究竟是家庭一员还是只是一个工具?如何保证机器人的数据安全,避免泄露住户隐私?安全责任应该如何界定?

也许就像汽车普及前需要交通法一样,在迎接“人形机器人进家”之前,我们还需要新的文明规则和伦理框架。未来,仍有漫漫长路。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5678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1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