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帶娃回國的"海歸媽媽",終於找到了安全感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近幾年,越來越多曾體驗過“快樂教育”的家庭開始回流,他們在國外感受過自由成長的氛圍,也逐漸意識到中式教育的獨特優勢。


有人是為了更扎實的學術基礎,有人是為了更嚴格的管教環境,有人則是為了孩子對母語和文化的認同感。

無論原因如何,每個家庭都在為孩子的未來做出深思熟慮的選擇。


但帶孩子回國,究竟意味著什麼?適應過程中會有哪些挑戰?這些家長是否會後悔自己的決定?

回國後,孩子的成長超出預期

去年11月底,博主@木沐牧慕 帶著兩個孩子回國,哥哥插班三年級,妹妹插班一年級。轉眼一年即將過去,這一年的適應過程既充滿挑戰,也帶來了不少驚喜。

美國,兄妹倆就讀於一所以玩中學(play-based)為主的教會學校,四年級之前幾乎沒有課後作業,學校強調自由發展和家長陪伴,主張釋放孩子的天性和“全人教育”。

回國後,即便去的是相對“不卷”的國際私立學校,也開始有了課後作業。不過,孩子大多能在學校完成,周末的作業量也在可控范圍內,通常3-4小時可以搞定。

妹妹剛回國時,經常嚷嚷著不喜歡學中文,但一年後,兄妹倆的中文水平突飛猛進,識字量和表達能力大幅提升。




尤其是哥哥,如今對中國歷史非常感興趣,經常主動提到自己學到的歷史故事。經過一年的沉浸式學習,哥妹倆基本實現了真正的雙語能力。

妹妹在美國時對數學興趣一般,但回國一個學期後就在袋鼠數學競賽中拿下銀獎,期末考試還考出了班級唯一的計算滿分,這份成就感,讓她對數學的興趣大增。

美國的課堂上,孩子們有很高的自由度,比如自由閱讀時,有的趴在地上,有的葛優躺,還有的直接坐在桌子上,單這些在國內的課堂是行不通的。


回國後不久,妹妹當上了紀律委員,負責監督同學們的課間表現。

相比於國外的中小學,國內的學校更加注重規則感、紀律性和集體意識,在安全管理方面也更加嚴格,甚至可以說是過度保護。



美國,體育課是兄妹倆每天最期待的課程之一。除了正式的體育課,每天8點到3點的在校時間裡至少有1-2小時可以在戶外自由活動,經常放學帶著一身汗味回家。

但是回國後,體育課的運動量明顯減少,冬天甚至連羽絨服都不用脫,可見運動強度有多低。

國內的孩子普遍穿得更厚,養育方式也更“精細”。每個班級都配有生活老師,全程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戶外活動也相對較少。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