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机器人先取代中医?机器人已经可以为你把脉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出品 | 虎嗅科技医疗组

作者 | 陈广晶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视觉中国

无需8年中医培养、只需每天吃几度电的赛博中医大师已经开始为你把脉了。挂号前,有AI医生分诊;看诊中,2到3秒就能拿到自动生成病历文书……

这是中医界“协和”广安门医院近期发布的“广医·岐智”大模型的功能。作为国内第一个本地化部署“算力、模型、应用”一体化服务的尝试,这一大模型的发布被认为是AI在中医领域应用的升级。根据虎嗅了解到的消息,该大模型不仅全面攻入了门诊、住院、手术等核心医疗场景,还可以结合医患对话、“望闻问切”四诊信息以及舌诊、脉诊等中医特色数据进行多模态分析。

而且赛博老中医也正在成为中医师们的老师。

“大模型不是要替代中医师。”按照广安门医院党委书记刘震所说,他们引入“AI+”既有复制中医专家、提高医院运营效率服务更多患者,让中医师不必再困于琐事,可以更多关注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体验之意,也想利用大模型在语义理解、逻辑思考、多模态输出等方面的能力,加快中医医术的“传帮带”。

广安门医院将岐智大模型深度嵌入到整个诊疗流程中,意味着,该院每天接诊的10000多个患者,都将成为AI医生学习的素材,AI医生也将全程获得国内各专科顶级中医名家手把手的指导。


在AI大模型的帮助下,不同医师之间由经验和身体特质导致的生理感官判断能力差异,将被最大限度地磨平,有望短期内拉齐医院内部甚至是全国中医师的诊疗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安门医院作为国家队的顶级选手,正式下场做大模型确实有标杆意义。大模型的学习能力,加上广安门医院的经验,业界认为这对中医行业的影响很可能是颠覆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中医圈的AI浪潮并非只有广安门医院一家。在此之前公开发布的知名的中医药大模型就超过了10个,还在开发中的中医药大模型至少有50个。复旦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医疗机构,香雪制药、天士力等药企,都曾参与到中医药大模型的开发中。它们正在传统中医圈掀起新一轮风暴。


传统中医迫切需要“AI+”

从广安门医院合作方的介绍看,岐智大模型的开发时间不到一年。有接近广安门医院人士透露:其背后,既有中医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有人们对中医大模型改变行业的殷切期待。

事实上,中医因为缺乏标准、主观性强等特点,在现代科学的主流评价体系中,一直备受争议。就在去年11月份,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一篇文章使临床用了20年的“中风醒脑方”被贴上了“安全无效”的标签,这也引起了国内关于中医药评价标准的讨论。

中医行业人士认为,不能仅从这一试验就判断中风醒脑方无效,文章作者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脑出血的现有疗法也并没有在科学上达成共识。尽管如此,中医药界还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更加现实的层面上,医保支付新政也在倒逼中医医师尽快提高服务能力。

就在前不久,医保部门将全国最多600多项收费项目整合成了99项,支付标准更加强调中医师的技术水平。比如针灸,以前按照针数收费,技术好的医生一针就可以解决问题;技术不好的医生可能需要扎十几针,反而收入更高。现在改为以疗效为标准按次计费,就是要充分体现中医师的劳动价值。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秒